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家長們總會要求我跟小孩兒們分享一下學習經驗,講一講上學時有什么好玩的經歷、故事。
一來,家長們多半看在清華的牌子;二來,我在高中的時候玩得非常開心,卻還成績名列前茅、拿了兩門競賽的一等獎、當了科協主席、包攬了校運動會各種項目前兩名、獲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家長們對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小子十分好奇。
可能您會想,此子定然天賦過人,否則怎能如此輕松考上清華?那下面且看我小時候的一些故事,看看自己的小孩兒是否比這位清華的大哥哥聰明許多。
十分努力的笨小孩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當時的教育資源非常有限,小學也很普通,甚至有史以來僅我一人考上了「成都七中」,更別說清華北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小學5年級之前,父母和我的最高目標就是通過圍棋特長生,考上「鹽道街中學」。
我從5歲多開始學習圍棋,因為學了一年時間都還沒有怎么入門,也因為老師和父母常常念叨「笨鳥先飛」,我并不像其他小孩兒那樣喜歡玩,大部分空余時間都在下圍棋。
既然天賦不行,自然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經過5年的魔鬼訓練,小有所成,終于到了充滿水分的「業余 4 段」水平,這時候父母算是松了一口氣,覺得按照這個進度下去,我應該能考上鹽道街中學。沒想到過了沒多久,圍棋教練找到父親語重心長地談了很久,大概就是說,『你家小孩兒啊,雖然很努力,可是確實沒那悟性,若是執意走圍棋這條路,多半耽誤了小孩兒的前途……』
這次談話對我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這可怎么辦啊,6年的努力白費了不說,更何況這面子可丟大了,練兵十年不戰而逃?
笨小孩有笨辦法
這圍棋不學了,又怎么才能考上二類重點呢,期間我還嘗試了游泳、籃球、中長跑等各項運動,都以失敗告終。
好在老爹神通廣大,聽說考「奧數」也能上好學校,而且只需要二等獎就能考上二類重點,若是走了狗屎運得了那一等獎,成都市的所有學校都能任選!
這時候,老爹開始曉之以理,分析優劣之處:『你小時候學圍棋可沒有白費,你看啊,這圍棋,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這計算能力可太牛啦,訓練訓練,讓它改行計算數學問題,一定所向披靡!』我一聽,這話倒也在理,不過基礎不好,能比得過別人重點中學的嗎?
老爹見我猶豫,又開始忽悠:『你可知道,練圍棋除了計算能力強,更重要的是鍛煉記憶力,所以就算你數學比不過隔壁老王家的小孩兒,但如果能把所有題都多做幾遍,解題過程甚至答案全部背下來,那考試還不是輕而易舉?』
于是在老爹的忽悠下,我開始了學霸之旅,天天「刷題」。傻傻的我,竟然將市面上的奧數輔導書幾乎全做完了。不過神通廣大的老爹,竟然買到了一本「題典」,現在想起來,這書應該是教師用書。可當時的我哪知道這些,以為是每個小孩兒都要做的。
這下我可著急了,這么多題,怎么背得完啊!一直到考試前一天,都還剩了大約三分之一沒有做完。這時候老爹又過來安慰我:『這么緊張干嘛,你做了三分之二,就算你考試的時候只做對三分之二,至少能得到二等獎,至少上個二類重點不會有問題。』我一聽這話,茅塞頓開,對啊!
第二天,我不停地提醒著自己,若是一道題卡住了,不用慌,直接跳到下一題,反正只用做對三分之二的題就好了。在考場上感覺過了很長時間,我竟然無比順利地做完最后一道題,心中慶幸,『竟然運氣這么好,所有題都會做!』
無意中看了時間,竟然才過了15分鐘!總共14道題!15分鐘做完,意味著什么?還用說,肯定是腦袋短路了,你有見過兩小時的考試時間,15分鐘交卷還能得獎的嗎?
等到忐忑不安地出了考場,我跟老爹講,這次肯定考砸了,因為15分鐘完成所有題目之后,來來回回檢查了至少10遍,卻只檢查出了一道題有錯,這次肯定得不到二等獎了。可是從老爹那里并沒有得到什么安慰,估計他也暈菜了吧,這小子難道竟這么笨?
渾渾噩噩地過了好幾天,終于從數學老師那兒看到了標準答案,對照下來,只有一道題出錯。
有動力,有信心,才有好成績
于是我去了「七中育才」,因為聽說那里更加重視理科。
有了之前奧數的經驗,我自認為掌握了非常厲害的學習方法——把所有題型都背下來。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就將我打回原形,全班倒數。我立馬意識到,這招不靈了!
這時候無所不能的老爹又提(ting)出(shuo)一個理論:『木桶中能裝多少水,由最短的那片木板決定。』于是我只做語文和英語作業,至于數理化,只要考了滿分就找老師申請免作業。
作為學生,不做作業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所以雖然在理科方面我花費的時間比較少,可是效率非常高,畢竟可以不用做作業啊!所以我的理科成績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文科成績卻見不到長進,其實現在想想也很正常,這時間雖然花了不少,可大多都出工不出力。所以我在文科方面雖然看上去很努力,實際上卻不見成效。
好在班主任常常跟我父母做思想工作:『小孩兒非常不錯,很刻苦,雖然在文科方面沒有天賦,不過要相信勤能補拙。』于是我開始在老師家里補習語文和英語。
去老師家里補課,成績自然是會提升的,連續幾次考進了班里前五名,原因大家都懂。可我當時很天真,并不知道老師漏題,只以為是突然開竅,成績自然變好了。
于是我自信心爆棚,原來文科這么簡單,多大點事兒啊!接著就告別了家教階段,自己花時間,不再用「看上去很努力」來欺騙自己。就這樣,初三之后,我的成績終于穩定到了一個不錯的水平,要考上成都七中簡直是小菜一碟,于是中學最后一年的目標定在了考上「理科實驗班」。
這個階段要特別感謝我的數學老師,在教學以外,他非常注重幫助我們找到學習的動力,初中的男生喜歡運動、喜歡打游戲,這些容易引起成績下滑的因素被他巧妙地變成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只要成績好,周末就能跟數學老師一起踢足球,假期就能到數學老師家里一起打游戲。得益于此,我學習的時候效率非常高,并且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開始告別以前的書呆子形象。
笨小孩開竅了?
高中時候,如愿以償地進了「理科實驗班」。同時因為「不務正業」但成績特別好,老師對我的評價來了大轉變:『你這小子這么聰明,怎么不努點力?』
老師這么說我是有道理的,列舉一下那時候干了什么事情,大家就能明白。
高中階段我獲得了兩門學科的一等獎;學科內總成績名列前茅;擔任校科協主席職務,每年要出版3本供不應求的雜志,組辦大大小小近十場校級的學生活動;加入校游泳隊,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包攬運動會多個項目前兩名,打破一項校記錄并保持5分鐘;空閑時間學會了溜冰、保齡球和吉他,還看了200多部電影……
于是,保送清華就一切順理成章了。后來老師們總結說:『這位同學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我自己是明白的,若要說全身心投入一門競賽,進省隊、奪金牌,對我而言非常困難,這種全國范圍內最頂級的對決,任何一點點的天賦,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勝利。至于得到一等獎,卻只是需要一點點的基礎和足夠多的努力。
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與以前不同,我沒有漫無目的地刷題,相反,首先被我看重并且解決的是知識掌握程度,之后便是解題的熟練程度,每次做題都只做不會的,已經掌握的題目只會在考前稍微復習一下。所以一門競賽,我只需要一學期時間就可以得到一等獎。
另外一點則是做事情充滿動力:如果競賽能夠得獎,那么就不用參加高考,可以多出整整半年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科協的學生活動做得好,作為科協主席,則有權開具「出門條」;在我們高中參加運動會,或者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有機會不用上課,另外,校隊的訓練也讓我得以逃掉晚自習。
于是,我絞盡腦汁地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效率,得到更好的成績并且獲得更多的空余時間。
笨小孩有方法嗎?
后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方法,讓我能夠高效率地學習?為什么離開了校園,學習的效率突然大幅降低?能否總結成一套方法,能夠讓自己能夠長期享受高效率帶來的好處?別人是否也可能借鑒我的方法呢?
直到我看到一個演講,終于得到了答案。方法總結如下:
- 拆分技能元素——掌握一項技能,需要學會這個技能所包含的各種元素,那么,如果能夠將技能分解為一個個組成部分,我們就可以重點突破沒有掌握的部分;
- 掃清障礙——妨礙我們完成一件事情的障礙會有很多,既包括內在的,又有外在的,內在的比如畏難情緒、不自信、拖延、煩躁等,外在的包括各種讓我們分心的元素,比如QQ、微信、貼吧、新聞網站等;
- 自我檢查、更正——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檢查技能所包含的元素是否掌握,有什么偏差,并且自我糾正;阻撓自己的障礙有哪些,是否已經被解決;
- 找到動力——對我而言,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個巨大的動力。
總結出這 4 點之后,我開始嘗試方法的有效性,第一個挑戰就是獨輪車。
我首先屏蔽掉讓我分心的網站,然后花了 30 分鐘在網上搜索技術要領、教學視頻,分解了學習獨輪車的幾個要點;然后查一下獨輪車有多困難,別人能做這么難的,簡單一點的,我總能完成吧?老年人都能玩兒,沒道理我學不會吧!
接下來多穿了兩條褲子,避免受傷,這樣就可以大膽地嘗試各種可能性,反正摔了也不疼。心中念叨著,這么拉風的運動,要是我能夠騎著上街,回頭率得多高啊!
于是開始了訓練,不停地調整,時刻體會著自己哪些地方有問題,總共花了大約 2 個小時,分成 3 天訓練,就能夠搖搖晃晃地騎上三四十米。到現在,總共估計 5 個小時左右,已經能夠空手上車、騎車、轉彎了!
現在,我又將這個方法分享給了身邊朋友、同事,我們相信,任何人都能在 20 個小時內初步掌握一項技能。
方法真的很簡單,「笨小孩」也能行:
- 拆分技能元素;
- 掃清障礙;
- 自我檢查、更正;
- 找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