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枚小小窗口的收集者

小時候我是個集郵愛好者。先是我的姨父給了我一堆他收集的郵票,里面有很多都是古怪的文革郵票,比如支援古巴,新安江水電站,還有支持阿爾巴尼亞,什么共產國際多少周年。郵票的內容是五花八門的,一枚郵票就像打開了一扇窗。我喜歡集郵,與其說我抱有對于郵票增值的期待,不如說它更滿足我對各種知識的好奇心。



我的集郵生涯是很莫名其妙的結束的。這一切都因為我買了一本書,《中國郵票年鑒》,當時我還在讀中學,這是一本花了18元買的精裝書,銅版紙印刷,里面羅列了共和國發行的所有郵票。我靠,當時我的念頭就是,那我還集什么郵,里面已經都有了!


《郵票年鑒》這種東西我覺得非常神奇,首先,它不是商品目錄,商品目錄只是把商品用照片拍下來,商品是立體的,目錄是平面的,就算廣告人日夜加班把照片修得閃閃發光,也沒法像真實的商品一樣使用。同樣的,《郵票年鑒》不是圖書館的藏書目錄。

然后,《郵票年鑒》也不是地圖。在古代,地圖是一種很機密的文件,是君王們朝思暮想的寶物。荊軻刺秦王所用的道具就是燕國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他成功的以此吸引了秦王的注意,差點一擊致命。只是,從地圖到攻城略地化為實土還是有段距離。


唯一和它相似的是著名油畫家的畫冊。一本梵高全集的畫冊收羅了他的所有畫作,印刷好一些的梵高畫冊足可以讓繪畫愛好者和學生反復觀賞。著名油畫家真跡的畫展可以吸引大量愛好者駐足流連。因為現場觀賞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真實的畫作面積更大,筆觸和色彩更真實。近視500度的人在莫奈的《睡蓮》畫作前,距離二十步摘下眼鏡,看到的立體效果是驚人的。這種觀感是畫冊完全無法取代的。


《郵票年鑒》精裝本上的郵票面積和真實郵票幾乎是一樣的。郵票本來就是小小的,不像油畫一般都很大。然后,好的銅版紙印刷出來的效果也不錯,色彩也很OK。于是乎,一本《郵票年鑒》足以滿足我對未知的郵票世界的好奇,如同陽光照亮了黑屋。

眾所周知,郵票是可以增值的,這個也是集郵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如果囤積稀缺郵票的數量夠多,那一定也是有收益的,只是郵票增值的幅度并不高。比如1974年發行的一套T2雜技的未蓋戳的新郵票,目前市場價值為300元。我家里有幾張,但都是敲過郵戳的,所以完全不值錢。


我有一套T35金雞的新郵票,發行于1979年。到如今也有35年了,目前的市場價為63元。郵票的發行總面值是五毛七分,而當時的五毛七分可能比現在的63元還可以多吃一頓飯。看來,郵票的增幅可能是低于通貨膨脹的增幅??渴詹乩相]票發大財?我要等到下輩子吧。


剝離投資這一層因素的話,肯定還有愛好者喜歡郵票的質感,以及帶來的其他樂趣。對我來說,追求郵票的質感,還不如追求mp3和apeg音樂格式的區別。所以我有《郵票年鑒》一冊在手,就夠了。自從有了這個,我的集郵生涯就莫名其妙的終結了。

兒時的每一枚小小的郵票,就像打開了一個個通向世界的窗口,讓我知道,世界很大,有著各種各樣的知識?!多]票年鑒》就是所有郵票的大全。有了它,我就擁有了所有的窗口,而其中的風景,我需要走出房間去探索。我喜歡的不是郵票的價格或價值,而是郵票展現的奇花異卉、玲瓏珍寶。

年少時希望探索一切人類知識的妄想,如今被時間輕易的打敗了。最近,偶然得知福樓拜的遺作《布瓦爾和佩庫歇》,是想反映兩個荒唐的抄寫員,與我一樣希望窮盡人類知識。我得知福樓拜為了寫這部小說,瘋狂的閱讀了不同學科的一千五百本種著作,包括農業、園藝、果木、化學、解剖、生理、醫學、天文、博物、地質、考古、歷史、文學、戲劇、語言、政治、體育、通靈術、催眠術、哲學、宗教、神學、骨相學、教育、社會學……


是的,我意識到,我還在集郵,只是脫離了集郵本和那些小小的紙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