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活著,每個人都會問自己很多問題,而我問自己最多的,就是 ??我這樣做真的好么?
我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總是輕易對很多事情產生自己的想法,可是一旦產生了,就會立馬去做,任誰也勸不住,所以事后總會很自責和懊惱。
一
我的第一次抉擇是高一結束分班的時候,那時候要分文理,我文綜比理綜好很多,要是選文的話我絕對能進我們學校的提高班,可是我在分班單上選了理科。班主任特別找我談話,希望我能改選文,我不記得當時我說了多少,但是至今記得那么一句話:我想選理科挑戰一下自己!
就這樣我讀了理科,雖然成績不差,可是物理化學超級令人頭疼,作為班上的學習委員,我有一次考試理綜一科都沒及格,老師并沒有多加指責,只是告訴我:“你自己好好想想,我不想多說什么!”
我從班主任的眼里看到了那么一絲鄙夷,我也很難受,晚上接二連三的失眠,不是在想為什么沒考及格,而是在問自己:選擇理科,我真的做錯了嗎?
我當初不顧一切的選擇了理科,并沒有不可一世的天賦,也沒有勤奮到頭的毅力,可是還是這樣任性的做出了一個不算正確的決定。
終于,高中在我的掙扎下結束了,成績不算好也不算壞,只能說發揮正常。
二
我和所有高三學子一樣,也為大學志愿傷透了腦筋,最后還是不顧老師的阻撓,作為一個理科生選擇了小語種專業,這是沒有任何原因的,只是因為看著順眼就做出了這個人生中的第二個抉擇。
我的同學說,這也許是因為我有一段和文科的夙愿,當初錯過了,現在要追逐它的腳步,我笑了笑:“也許吧。”
我以為葡萄牙語和英語一樣,我會對它有特別的感情,可是我錯了,在學習的新鮮感過了之后,這門外語對我的吸引力甚至不如計算機課,我在課上還算認真聽,課下卻再也提不起學習興趣,所以成績也不好不壞。
葡萄牙語考試分基礎筆試,基礎口試,視聽說考試以及會話考試,在繁瑣并且需要聽說讀寫的學習征途中,我對葡語的熱愛壽終正寢。
高中的時候,數學老師說:“你們要是學不好我這門課,完全可以和家長說數學老師長得不漂亮,導致你們無心學習。”那時我聽了,還發自內心的笑了,覺得這老師也懂得我們的心聲。可是現在,我的專業課老師也不乏長得好看的,我卻再也學不進去了,就明白那時數學老師真真是自嘲,而非是她長得不好看。
每次考完試我都會問自己:現在的自己,真的做錯了嗎? 并非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也沒有大膽開口表達的勇氣,卻背對著我當初所有的優點,選擇了這需要聽說讀寫及對外貌要求極高的小語種,我動搖了。。。。。。
三
我是一個極戀家的人,因為心中有著濃濃的不安全感,不知何處安放。高中時,就算學業多么緊張,也要每星期回一次家,只有回到家,我對一切的畏懼才能少那么一點點。
可是填志愿時,我的志愿單上沒有一個志愿是省內的,我拼了命鐵了心的離開了這個我長這么大都沒離開過的地方,我成功了!
我來到了離家1928千米遠的西安,在這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起初的我很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知道我的過往,我將是一個新的自我。
可是后來,我生病了卻沒有那么一個人真心關心,一個人看完病躲在被窩里,被疾病折磨了許久的我,小聲的抽噎起來。
可是后來,就算考試考得很差,老師也不會說什么,自己壓力很大時也無處傾訴,我的父母,我想抱一下都是那么的無力,我只能在難過的時候還在電話里報喜不報憂。
可是后來,家里人去世了,知道消息的我也不能趕回去,只能回憶起那些關于那個人的片段,親手寫一篇悼文,原來距離真的讓人無能為力。
我由此在想:我離家這么遠,錯了嗎?并非有著能經常回家的便利條件,也沒有不多愁善感的堅強,可是我背離自己的初心,那么任性的遠離了那個家。一千九百二十八千米,橫在我的家和學校之間,竟是很難抵達的距離。在這段距離里,我的選擇背離了父母的溫暖,更失去了見有些親人最后一面的權利。似乎,我真的錯了。
不是我選擇了生活,而是生活選擇了我。
選擇理科讓我挑戰了自我,雖然沒有很好的成績,可是學習了很多關于物理化學的知識。雖然不是理科的佼佼者,可是學理科的那段時間,認識的小伙伴,學習的邏輯辯證知識,一起度過的時光,都是那么的彌足珍貴。不是我選擇了理科,而是理科選擇了我,它讓我這個不擅長記憶的人避開了學習文科冗長的知識記憶,它讓我這個不擅長分析關系的人避開了地理上經線緯線的交疊,它讓我不那么懼怕難題,它,給了我更多關于邏輯的思辨。
選擇葡萄牙語讓我更愿意交流了,雖然沒有出口成章的能力,可是了解了太多關于別的語言的文化。雖然不是語言的頂尖者,可是從笨拙的發音到能流利的讀課文,說葡語,太多太多,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是我選擇了葡語,而是葡語選擇了我,它讓我這個不敢講話的人慢慢開始自主說葡語,它讓我認識到我真的還缺乏很多很多能力,它讓我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東西,它,似乎是要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選擇遠離家讓我自理能力更強,雖然會很孤獨,可是我不需要父母的幫助也能完成很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雖然會很害怕,可是一個人坐飛機火車回家,我鍛煉出了獨立自強的品質。不是我選擇了西安,而是西安選擇了我,它讓我一個戀家的人學會了堅強,它讓我學會不要一直伸手向父母要錢而是自己賺錢,它,讓我學會長大。
現在回過頭想想,哪有什么對與錯的選擇,只要你釋懷了,換一個角度想想,這又何曾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鍛煉機會。
人最擅長的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很多比我小的學弟學妹都說:“我好后悔讀了理科,好難,感覺都學不下去了。”
考上了不合意的大學的人說:“當初早知道好好學習了,現在在這種野雞大學里,頂多是廢了。”
嫁給了不愛的人說:“原以為會愛一生一輩子,可是孩子沒長大,我們就過不下去了。我現在有了家,有了孩子,卻沒了愛情。”
公司職員說:“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可是選擇了這份工作,我連休息都沒機會。”
抱怨和自責使你愁眉苦臉,你更不想去愛你所做的事情,你更不想去愛你的丈夫或妻子,你更不想去熱愛你的本職工作,你想著詩和遠方,以為是你選了茍且。
其實,生活選擇了你,它讓你處于這種境地,說明它給你安排更適合你的人生,也許你換種心態,或者再堅持一下,前面就會有更好的人或者更好的事物等著你。
選擇和生活從來不會有錯,你自己的選擇也不會有錯,看你以何種心態對待了。
陀斯妥夫斯基說過:我總是在想,我的所作所為對不對的起我所受的苦難。(共同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