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問題的形成
第3章 原地踏步,或當解決之道變成問題
冬天天氣冷,開暖氣(尋找其對立者)-->許多情況下,常態的偏離可以利用其對立者加以恢復常態。
But 這種單一邏輯容易導致誤區:如果單一行動不足以改正偏離現象,只要持續加強同一行動,終將獲得預期效果。
examples: 酗酒:嚴重的社會問題-->禁酒-->酗酒更嚴重,且導致其他問題:執法貪污,走私
...
example: 代溝,本身不成為嚴重問題。這一信念(代溝可以/必須填平,而非代溝本身)反而制造出許多問題。
如果人們只知道造成第一序改變,其結果:原有問題更為惡化 & 解決之道成為問題
區分困難(difficulties)與問題(Problems)
困難:一種不可欲的狀態,可以通過一般的行動(通常屬第一序改變)來解決,不必運用解決問題的特殊技巧。or, 一種不可欲而相當普遍的生活狀態,因為無解,所以必須接受
問題:因處理困難不當而造成的僵局/停頓/死結等。不當的處理問題有三種:
1)企圖以否定問題存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應當行動,但不行動
2) 企圖改變某種困難,該困難無法改變,或根本不存在:不應當采取行動,卻采取了行動
3) 當了邏輯層次誤置的錯誤:試圖以第一序改變改變某種狀態,實際上必須從更高一級的邏輯層次才能得以改變;或者第一序改變即可解決問題,去試圖用第二序改變(不滿意別人的行為上的改變,進一步要求其態度的改變):在錯誤的層次上采取行動
第4章 可怕的簡化
處理問題的不當方式之一,就是對問題視而不見("可怕的簡化")
其造成的后果:
- 誰指出問題或試圖解決,會被攻擊
- 因處理不當而制造出來的新問題,是原來的問題變得更復雜
從群論的觀點看
簡化作為一個成員引入→維持其恒等性→問題維持不變
警惕:然而,人類的問題越維持不變,越容易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