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回望大學

大學的時光,坦誠地講,現在的記憶里已經有很多的時光漸淡、模糊而被無情地剪輯掉了。剩下的片段還能攜著標記、閃著微光,錯亂地將大學時光串起成一條線,講一個不太清晰的故事,認識一個不太明朗的我。

在那些無數空蕩蕩的日子里,我學著用自己的方法填充生活——哪怕生活有的是灰色的底色,我也不能由之任之。那可能是一條黑狗,也可能只是我臆想的產物,但那無所謂,因為我要打敗它。

我從沒有放棄過對外界信息的收納——也許我真的有無所觸碰的失落,但我終歸在開啟的第一扇門后找到了更多的門——而它們幫我在構建自己的路上走得更遠。

而這些信息是相互混雜的,不成系統的。但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我會有意無意地在學校的道路上輕緩地行走。原因的話越來越多:冥想的一種形式,幫助自己集中能量、飯后行走能夠降低身體的血糖含量,幫助大腦恢復精力、行走的過程能夠讓我留意身邊一直發生的值得感恩的事、能夠觀察匆匆的人兒,思索更多的問題。這樣的習慣持續了至少有兩個年頭,每天早上都會有相似的路線,我會在不同的階段在路上找到自己希冀的答案,而有時沒有那么幸運…盡管如此,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我發現我并不了解這個校園——我在離開的時候只有恐懼感,卻并沒有留戀的感傷!

有時候是你以為自己已經足夠了解,所以沒有更多的耐心更深切地了解。我會一直期望著一種更坦誠的交流,不用架起屏障,或者隨聲附和。可是這樣的交流既需要智慧、勇氣又需要邏輯、技巧。更多的人不愿意進入到這樣的一種恐慌區,因為害怕清晰的影像讓自己討厭,所以去買模糊的鏡子。你永遠不該讓恐懼來指導你的行為的,你還不是自己喜歡的大人呢!

在某一次和某同學從交大外的某超市(某一次是在大四,某同學應該是劉書城,還能是誰呢?而某超市,只有一家超市,我從來沒記得它到底叫什么),出于某種對過往時光的美好總結,我說出了這么一句話“其實我們學校還是挺漂亮的”,隨后就聽到逆向的幾個女生小隊里的一個戲謔地說“我們學校還是挺漂亮的?”那么一個時刻,我很想要去反駁她,所以,我們學校到底是為什么漂亮呢?

我開始在腦海中想象校園的種種景象。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學校真的好大,我似乎永遠不可能找到對的路。后來發現其實并非如此,只是在更早的時候我沒有找到很好的地標,就像一條狗記住自己的氣味那樣。但是在大一的時候,除了在很多次“一聲低吼后空白的快意”外,我還用了也許1/3的時間來熟悉校園,畢竟我沒機會去熟悉別人,it was bored,extremely doll.

我只是花了數年的時間找到了把一個個的建筑聯系起來,這種簡單的記憶可能在離開校園后的幾個月內淡化消失。

就像我在快要離開學校的前一段時間遇到了幾位到學校參加會議的人一樣,我試著給人家指路,卻險些把一食堂與二食堂給弄混。一直以來,我并不清楚到底真相是怎么樣的——既然這么做還行得通,那就沒有必要再耗費更多腦力了。這種一貫的處理事情的方式留下了很多可怕的后遺癥——更多時候“行不行得通”是別人來拍板決定的。而在使用別人的決定來限定自己行為與思維的邊界的過程中,我放棄了很多自我成就的機會。另外一點在于,沒有參與感的校園生活。每天我都會花上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在學校的路上行走,在我讀那本關于冥想的書很久之前我就這么做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自我感覺就像一臺攝影機,記錄著匆匆的行人、驟然變化的晴雨、情侶們的歡笑與爭吵、籃球場上跳躍的荷爾蒙、操場上幾個還能發生但卻已經壞掉的校園廣播……當我試著把這樣一些鏡頭剪輯成一個叫做“我的大學”的電影時,猛地發現,所有的場景里都缺少了一個“我”。這不是一個'A-ha' moment,而是一個不斷被提醒的現象,我終于逐漸意識到:我不僅沒能主宰上帝,我甚至放棄了對自己的主宰。真正寫實的電影鏡頭是向里的,自己才是電影的主角,沒有謙虛的必要。

和認識到自己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一樣,我的經歷中很少出現過"A-ha" moment,更不會出現"dramatic change."事實上,那些巨大的變化總是不受控制的。我能做到的只是adjust,也許是fine adjust。既然始終不會有人注意到我,我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自我關注了吧。

當我把鏡頭對向自己的時候,我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因為和以往的電影不同,鏡頭里永遠只是一個人——而就我所知,和自己呆在一起是一種高深的修行,那是我現在都沒有很好做到的高度。于是我希望與周遭產生一些交互——電影就是這么產生的。然而和以往一樣,但你試圖就某事邁出第一步時,你總是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時候你該要重新審視自己一切行為的動機,一個完整的鏈條是動機~行為~結果~動機...就像是一個獎勵循環一樣。所謂“不忘初心”就是看在結果作用于你行為的時候,你是在調整行為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是改變動機不再有所行為。有人說21世紀哲學家的工作只剩下遣詞造句,所以,上面的文字大概是有些哲學性的。

當我期望通過與別人的交互來產生生活的參與感時,事情開始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每個人都已經有了占據自己全部生活的事情。而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強行占用他人的生活似乎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當兩個人基于同樣的目的而相互占用彼此的生活時,事情看起來公平了一些,有些人會管這種行為叫做戀愛。對我來說,它也許足夠公平,但卻沒有產出,對彼此而言都不能算是一種負責的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但大學沒有談戀愛的確是有這樣的考量。

在確定這種方式行不通后,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我經歷過兩次中考和兩次高考,比起馬云是還差了一些,但總算還有些重新開始的勇氣。我開始更頻繁地和家人聯系,但是結果發現也并沒有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改善。不管其中的過程是怎樣的,我越發意識到自己成為了家庭里的一個拖油瓶。這種意識不斷被強化使我陷入了痛苦的自我批評的泥沼。這是抑郁癥的前兆,生活開始沒有任何實際原因地開始苦悶起來,就好像自己的存在是一個錯誤一樣。我開始更多的回顧自己的過去,回顧那一路的失敗是怎樣把自己送到現在這樣一個位置。我那么努力地想為自己爭取一些主動……在大學,如果有人今天過得糟糕一些,他大概就會念起高中的一些點滴。與我而言,那似乎是一路的狼狽不堪。自我責備被不斷地加重與強調,好多次我不得不一個人躺在池塘邊的草地上仰天哭泣。心中的小白人不斷被戰敗,我已經聽到了自己行走的冰原上冰層消融的聲音,我在幫助自己的死亡……好在從小讀到的一些書讓我還有一些傲氣,它是小白人僅存的一些實力。在最昏沉的時刻我只是問自己“大學的意義是什么?”而不是更深入也更危險的問題“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然后秉承著“世界由心開始”這樣一個想法我開始了自救行動。客觀來說,我在給小黑與小白同時喂食,只是希望通過合適的方法,讓小白有更多贏的機會。盡管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社會,但是一件事做與不做可能有千百種理由,但結果卻非常真實地只存在兩種情況。行動一旦有了目標,你就會更留心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可不是個缺乏信息的時代。我通過對應用心理學的書籍閱讀找尋合適的邏輯減輕自己的自責感,通過看老友記給自己的時間添加“輕松一刻”(現在多少染上了些Chan的習氣),通過學習英語遇到了英語PK臺(我對各位老師的感謝怎么描述都不為過),然后聽到了人見人愛的小高老師,文靜老師帶來的TED關于“成癮”、關于“Black dog”的講座,繼而開始規律性的作息,保證每天的運動量,開啟了至今有兩年的健身之路……需要說明的是,這并不是一條逆襲之路。很多彼時的問題仍舊存在,比如臉上糟糕的皮膚。還有那些昏暗時光的可怕影響,比如頻頻掉落的頭發,還有離開大學帶來的新問題,比如一份不敢說喜歡的工作。那些給小白人的喂食帶來了變化,雖然還沒有積累到改變這樣一種跨越的程度。但現在小白似乎能夠受到更多的激勵而躍躍欲試了,小黑似乎也更能接受小白的成長而變成了小灰。內心經歷的奇妙變化似乎不便宣之于口,但這本就不是寫文的目的。此文意在記錄,而非展示。

在疲倦的畢業答辯完成后的幾周時間里,我每天會騎著小黃車在校園里騎行1個小時甚至更久,搜集著四年里所有的碎片記憶。那些遇到的人以及他們引起的我的改變,我想盡管沒有兒女情長,最終的最終,我還是體會到了感恩的滋味。不是像寫作文時那樣信手寫下,而是一種自然、溫潤而幸福的感受。

輕松的感受不是無事可做,而是不緊不慢地自我驅動。在大學里,我用望遠鏡尋找過交大百鳥、用“形色”認識過交大百花、用iphone的鏡頭記錄過“孔目掬清”、用操場上的單杠做到了腹部繞轉……還有一些叫人發笑的傻事,一些會隨著秋天到來而慢慢黯淡的事,一些叫人失望的事……凡此種種,不出意外都會流落到記憶的堆填區里。那也許最后一次,“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這始終是一個開放的問題,但就某個單一的維度來看。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包括那些你自己想象出的難以承受的困頓),你都會有辦法通過調整自己來逐步消解它,以至于最終跳脫出來。一個人的世界并不可怕,但不要關閉對信息的收納,you'll be the superstar in your little film,make it count.Don't fail yourself.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元旦,好久沒寫親子日記了,其實每天都有事發生就是自己懶惰而已,加上每天自己帶孩子累所以就沒養成習慣,今天的內容...
    瑜珊媽媽閱讀 146評論 0 0
  • 一條幽長幽長的小路 童年, 我們在這條小路上奔跑 一起歡笑,一起難過 青春 我們走在這條小路上 卻沒有曾經那束陽光...
    末夏殘月閱讀 376評論 1 1
  • 近日,一組三星在韓國申請專利的文件圖被曝光。而代號為 Project Valley 的三星屏幕可折疊手機項目已于去...
    木南開閱讀 370評論 0 0
  • 不知道什么原因,知乎、朋友圈里關于房子的討論又熱鬧起來。作為一個剛剛步入職場、即將拿到北京戶口的菜鳥,深感道阻且長...
    洛陽鍋邊糊閱讀 18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