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和學習后,你終于騰出一些屬于自己的時間。
你躺上床,腦海倒放今天經歷的一切。
你開始反思:今天是否過的充實?時間有沒有浪費?我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改善?
你可能認為自己干的不錯,也可能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你的思維開始發散了。想起了明天的任務,自己還未達成的目標,未執行的計劃,甚至開始有些懷疑自我。
我的進度是不是又慢了?他人是不是又領先我一步了?我到底有在成長嗎?
你打開手機,各種信息映入眼簾,發現一群比你更牛逼的人。
好嘛,心里面更不舒服了。
你的內心醞釀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于是開始胡思亂想。
思考并沒有令你得出任何結論,你閉上眼,睡著了。
第二天,你睜開眼。發現昨晚那種莫名其妙,令你心煩意亂的情緒徹底消失了,只留下落差感纏繞全身。
不知道我的這番描述有沒有令你產生共鳴,即便沒有,你也明白,這便是焦慮了。
曉陽從高考中的廝殺中獲勝,進入了一所名牌985大學。他充滿自信,帶著一身傲氣和優越感,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本以為在大學也會高人一等的他,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后,現實徹底粉碎了他美好的想象。
在大學中,他似乎成為了那個不怎么起眼的人。
與他同一個宿舍的鄭華,靠寫作實現了經濟獨立,即將出版第一本書的稿子,也已經完成了二十多萬字。
信息系的張良,已經參加過兩次藍橋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為進入阿里不斷學習和精進自己的技術。
心儀的學姐,已經蟬聯兩年國家獎學金,正在為出國進行準備,艱辛的努力著。
曉陽看著這些人,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感,不安,不甘各種情緒一點點占據了他的內心。
他失落了好一陣子,決定將目標與這些牛人看齊。
他日理萬機,瘋狂地學習付費課程,泡在圖書館里,嘗試去接近那些比他更優秀的人。他渴望成長,努力著,焦慮著。
到了大二,他并沒有發現自己變得有多厲害。看著身邊的同齡人一個個走向更遠,更好的地方,他感到無比焦慮。
他越努力,越感到無所適從。他靠著進取心堅持著,但他對自己卻越來越不堅定了,開始變得意志消沉。
其實,他眼中的這些牛人,也是耗費了無數精力和時間,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他太過心急了,渴望短時間內,就能變得和他們一樣厲害。
他追求速度,提高了學習強度,于是自己原來的節奏被完全打亂了。于是,他越努力,越感到焦慮,最后,便被焦慮擊垮了。
通過曉陽,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到產生焦慮的兩點原因:
一、與他人進行對比
當我們看到朋友圈里的牛人,看到那些過著我們所盼望生活的人,我們總會不經意的拿他們與自己做比較。
不管是什么年齡段的人,只要發現他們遠遠趕超我們,我們便會不安,于是開始焦慮。
隔壁老王的孩子,鋼琴已經十級了;李奶奶每年的理財收益,保持在15%左右;多年前那個不被自己放在眼里的學渣,早已創業,成為公司老板。
與他們之間的落差,令我們無比焦慮。
二、太過急于求成,沒有守住自己內心的節奏
心中那個光彩奪目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落差太大,于是我們無法容忍自己的原地踏步,開始瘋狂的輸入,將目標定的更多,更高。
我們追求速度,期望短時間就能變得厲害,變成自己所向往的樣子。結果就是,越努力,越焦慮。
我們太著急了,節奏完全被自己打亂了。
我們掉進了現實和理想之間的鴻溝,在這之下有一片名為焦慮的汪洋。
我們企圖超越自己的極限,在這片汪洋中游得更快,游得更賣力,去到達那個看似離我們最近的彼岸。
我們越游越累,卻感受不到前進的實感,于是大聲抱怨著:該死!我游的這么快,這么賣命,怎么還是沒有到達呢!
其實,我們應該先爬上岸,然后穩健的爬出鴻溝。
有人察覺到了這點,于是他們明白,要正視焦慮,懂得緩解焦慮,并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守住自己的節奏,在不逃避問題的前提下,穩中求進。
誠然,守住自己的節奏,設法不被焦慮影響是難得可貴的。但其實還有一種應對焦慮的方法:掌控焦慮,利用焦慮,讓它成為我們成長的催化劑。
如果說焦慮是敵人,有人被其打敗,有人將其打敗。我們更應該做那個化敵為友的人。
焦慮是無法根除的,只要我們肯認真的思考未來,有著上進心,就免不了產生焦慮。
其實適當的焦慮,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感到焦慮也是因為想要進步,想要變得更好,這是有上進心的表現。但如果因為焦慮而變得更焦慮,甚至破壞我們的節奏,影響我們的身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當焦慮降臨時,我們可以先別想著如何緩解,而是選擇沉浸其中。找一個地方與自己獨處,傾聽焦慮的聲音。
別去躲避它,去接受它,然后心想:啊,焦慮又來了,那么,現在我要如何將它轉變我的朋友呢?將其轉換為價值呢?
這時我們可能會自我懷疑、不安、煩躁,但我們要抱有這樣一個心態:來吧,我接受你,同樣的,我也要從你身上收獲些什么。
讓這些情緒在我們的內心醞釀到厭煩為止,及時停下。然后將剛才腦中想到的所有事情刨根問底,去反復思考產生焦慮的具體原因。
可能是我們與他人的差距,那么就問問自己,我到底差在哪里?
可能是還未執行的計劃,一直未達成的目標,那么就問問自己,為什么會拖延?為什么進度比預定的要慢?
當你找到原因,就開始更新制定計劃和目標吧。你會發現在焦慮中更新的計劃和目標更有針對性。你可能會放慢節奏,也可能加快。你可能將目標分的更細,將計劃列的更具體。
不管怎樣,你要確保你所更新的目標和計劃不會打亂你的節奏,而是讓你更有效率的完成。
當我嘗試這樣面對焦慮后,發現當目標和計劃羅列完的一瞬間,焦慮全無。我并沒有刻意回避,而是全盤接受。我將焦慮這種情緒,轉化成了充實感,轉化成了指定目標和計劃的準則和動力。
想明白為何產生焦慮,并更新目標和計劃后,就開始行動吧。只有切實的行動,才能真正讓焦慮變得有價值。
這種將焦慮化敵為友的處理方式,不會被焦慮影響,也會比單純的緩解焦慮有更大地提升空間。
當我們有了將焦慮兌換為價值,將焦慮化敵為友的心理暗示,我們會發現,焦慮本身也會變得友好。
試著掌握這種將焦慮化敵為友的解決方法吧,它不會打亂你的節奏,但會令你意識到問題所在,讓你更新并完善自己的目標和計劃。
這種方法不用你刻意緩解焦慮,但是在得出結論的那一瞬間,焦慮也會不知不覺的轉變為一種充實感。
不要去回避焦慮,去擁抱它,將其轉換為成長的動力,你便能在焦慮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