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沒有一個寫文章時可供征引闡發的資源庫?
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經讀過了哪些書籍?
如果沒有,就再思考一下,哪些方面有潛力成為資源庫的?
沒有,感覺自己讀書很雜,但不成系統,也沒有用心思考如何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自己閱讀大多數都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隨性閱讀,缺乏靜心思考,用心整理,也就沒有學以致用了。現在用心聽了舒老師的講課,感覺自己今后有了個努力的方向,心頭有了盞明燈。
要構建自己的征引闡發資源庫,可以從魯迅的小說入手,按照舒老師的提示,努力將魯迅的小說精心閱讀一遍。雖說讀魯迅的小說有點枯燥,但里面的語言總給你一種新鮮感,讓你時時感受到一種不同于日常的表達,獲得一種能力的提升。當然,重讀金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在金庸的小說自己很喜歡,特別是在令狐沖在仙霞嶺那段,在被冤枉被誤會的情形之下毫不墮落,在悲憤之余努力洗刷自己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這讓人聯想到莫聲谷被殺,張無忌被人誤會的情形;還有喬峰在尋找自己身世之謎時也一次次被人誤會。真正的英雄不是不被人誤解,而是被誤解時他會努力去洗刷自己。
我喜歡讀小說,那就努力去構建自己小說征引闡發資源庫。
2.仿寫汪曾祺《八千歲》中的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某一種濃烈的情感。
“前頭”沒有什么事的時候,他就到后面看看。進了隔開前后的屏門,一邊是拴騾子的牲口槽,一邊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沒有窗戶,光線很暗,他歡喜這種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聞到一股騾子糞的味道,他喜歡這種味道。他喜歡看碾米師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牽出來。騾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長的尿,他喜歡看它撒尿。騾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轉起來,他喜歡看碾子轉,喜歡這種不緊不慢的呼呼的聲音。——汪曾祺《八千歲》
上周,江山市一位年輕教師跳樓了;本周,金華市一個年輕教師也跳樓了。心痛之余,摹寫了他們跳樓前的感受。
案頭的作業都改完了,他又把辦公桌整理的一下,然后還和同事一起去打了下班卡,他不想還留下任何一點沒完成的事情。開車校門時,他還很客氣地跟傳達室的保安打了招呼,他的心靜如水。
他回到小區,把車停好,慢慢地往外走去,路邊明黃的迎春花已經開始凋落,高大的白玉蘭也一片片凋零,他喜歡這種繁華時凋零。他朝小區里最高的一棟樓走去,這棟樓有三十多層,他沒有坐電梯,他走進樓梯間,樓梯間有點暗暗的,但他一點都不在意,他不緊不慢地沿著回旋的樓梯往上走,一個往回,又一個往回,他想起這三十年的生活也是這樣單調的重復。終于走到樓頂了,高空的狂風猛烈又溫暖,把他的頭發一下就吹亂了,尖峰山仿佛近在咫尺,又感覺是遠在天涯,那是和朋友家人攀爬過無數次的小山,他想以后再也不要去爬了。車輛的轟鳴聲從腳下傳進耳膜,感覺是隔了一個世界傳過來的聲響。
他坐在樓頂,靜靜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感受和暖的春風,聆聽著似乎隔著千山萬水傳過來的車流聲。也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他慢慢地站了起來,緩緩地走到了樓頂邊沿,看了看腳下的城市,腳下的汽車就像一只甲蟲,人也就縮成一個個小小的黑點,他感受到了來自大地的吸引,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身體略略往前一傾,風在耳邊呼呼直響,他感覺大地在敞開寬廣胸懷,接納自己這個迷茫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