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學習筆記

矛盾和沖突需要化解

原則:課題分離。人際關系最主要的煩惱來源是“分不清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

目的:達到具有合作的基礎。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1、觀察:把我的觀察和我的評價分開。觀察是事實,評價不是事實。評價是對事情的看法和意見。把事實和意見分開。沒有事實的依托,會造成評價后產生的不對等關系。eg:不要直接評價“他根本不行。”而是應該把觀察的事實陳述清楚,“他又犯了××錯誤,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了。”

評價是我的東西,是我對事情的意見,而觀察是我們能共享的事實,而我們要做的,是講我們的觀察,而不是評價

2、表達感受(通常是負面的情緒):要表達我的情緒和感覺,而不是我的想法。

表達感受是一種邀請,把自己脆弱的一部分暴露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找信任自己的人,需要別人來理解和溝通。

造成我們感受的根源是什么?通常我們認為對方是我們感受的根源,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愿望,我感到不舒服。事實上,我們需要自己為自己的感受負責。我們自己才是感受的根源。

表達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的行為分開,不要把期待和職責放到表達感受的事情上,從而承擔了關系中,我們對自己行為和感受的責任。減少了別人的責任和防御心態,從而能夠得到理解和安慰。

通過表達感受的時候,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為”分開,我們就避免了“都是你的錯”的思維誤區,從而促進了合作的溝通。

需要:表達需要,就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當自己不確信是,容易以使我們用批評的方式提出我們的主張,或是用長篇大論來自我辯護所提出來的需要是合理的。

首先不要把對方放到自己的對立面,不要猜想對方的反應。大多數情況下,對方不是拒絕你的需要,而是拒絕你的職責。

eg:“我都干了一天活了,都這么累了,你就不能幫幫我嗎?”這種表需要就帶有職責,應該這樣說:“我很累了,能不能幫幫額?”

提出需要的要點,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對對方的期待分開,只專注于自己的需要,而不要去想對方會怎么回應。這樣,反而能促進彼此的合作。

請求:提出請求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命令。命令多半會讓別人反抗和拒絕。

我學習完,感覺這個框架很好,但如果仔細去想,又覺得有很多漏洞。很多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幫你,非暴力溝通旨在教人如何溝通。是否能得到幫助和需要,我的看法是根本在于價值的交換。良好的溝通和互幫互助在于價值交換的邏輯上體現,沒有對等的價值交換,沒辦法維系良好的關系,更談不上溝通。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生活中,我們與親人間的爭吵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溝通有問題。分享《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技巧,然后去運用,希望可以減少...
    晟喆隨筆閱讀 456評論 2 1
  •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很少關注溝通方式上的差異。很多的時候,也許我們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們的語言的確...
    行者_知行合一閱讀 661評論 1 1
  • 作者在書中寫到:“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
    小奚之屋閱讀 278評論 0 0
  • 各國最著名的美食有哪些呢?下面天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英國炸魚薯條這個算是英國街頭巷尾最常見的美食了,炸魚與炸...
    劃過天堂的風閱讀 1,142評論 0 0
  • 今天是星期六,我們中午要去坐桌。我們非常高興到了中午我們那我一個好朋友沒有來。等到了做桌后我去問那個朋友為什么不去...
    薛佳旺閱讀 14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