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我和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從這一年開始進入付費的世界。
注意力>時間>金錢
踏入付費的第一步是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而打開付費的大門,則來自老師的這句名言。
隨著知識付費的火熱,互聯網涌現了一批課程,演講、寫作、心理學、互聯網運營等,層出不窮,還有得到、喜馬拉雅、飯團、小密圈、混沌你研習社等各種平臺。
如果說以前的困擾是不知道學什么,如今的困擾應該是學不完。如今,很多人都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這么多課,怎么學得過來?
面對海量課程時,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可以參照下面一點:
判斷自己所處的階段,選擇最需要的課程。
我看到過有人在“得到”買了十幾個專欄,在群里吐槽自己的業余時間全被“得到”占用,可還是看不完。于是他來請教,我們是怎么分配時間的。
毫不意外,不管是購買了十幾個專欄的,還是只購買了幾個專欄的,都表示自己只重點看兩三個專欄,其余的等有時間再一起看。
Less is more,時尚如此,學習也是如此。同一時間學習多個課程,只會讓你沉浸在學習的快感中,但你并沒有真的掌握知識。
學習就像蓋大樓,先是地基,再蓋樓。知識點是磚,學習再多的課程也只是一堆磚堆砌在一起,要想蓋成摩天大樓,首先地基得穩。
在學領域的地基,就是每個人的底層思維框架。
查理芒格: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復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后,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知識在不斷迭代,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底層思維模型。
跟著變化走,只能被動地疲于奔命。別人學什么你學什么,什么熱門你學什么,最后的結果無非是,你在學習的海洋中疲憊不堪,或者你購買了一堆課程后,根本沒有學。無論哪一種,都不會讓你發生任何改變。
如果說你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我推薦你看下面兩本書:
1、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
2、孫圈圈的《請停止無效努力》
芒格的“寶典”里有不少思維模型,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圈圈的書,則能幫助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思維模型。
學無止境,一味的追求多只會讓自己陷入慮學不完的焦慮;而知識又在不斷地更新,就像每年的時尚潮流一樣,讓人目不暇接。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學習的能力,構建自己的思維框架。這樣不管在任何時候面對新的知識,都能用已有的模型去快速掌握。
只有掌握了“不變”,才能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