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遭遇各種爭執。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價值觀。當意見不同的時候,倘若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別人的觀點是錯誤的,爭執就會因此發生。有些爭吵是小的,大不了說個臉紅,過去了什么事情也都煙消云散;而有的爭執卻與決策、利益息息相關,人們不愿退后半步,這就發展成為了“爭訟”,甚至會對簿公堂。作《易》的先哲們當然對這種現象有很深入的體察,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中,就有一卦為“訟”卦,講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爭執。然而充滿智慧的古人,想要通過“訟”卦告訴世人的是,爭吵其實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止訟”,也就是各自退讓一些,化干戈為玉帛。
? ? ? ?? 讓我們先看《周易》是怎么說的:
???????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 這一卦的卦辭為“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即指處于爭訟之時,當以信義(孚)處之,泰然處理爭訟帶來的壓力與禍患。只要心中不存有邪念,在中期一定會吉祥如意,但倘若不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執著于在爭訟中逞強爭勝,一定會招致禍患。
??????? 每一卦的爻辭內容都有不同,反映的是在與人爭訟過程中的各種狀態,而初六爻、六三爻為陰爻,其余四爻為陽爻。而各個狀態是這樣的,我們先看下三爻:
??????? 初爻陰居于下,沒有能力在爭訟之中獲勝,只能隨遇而安;九二爻剛而不中,所以在爭訟中也不能獲勝,但以陽剛之德處于其中,還是能得到人們的支持,享有食邑,沒有什么禍患。六三爻以柔處剛,在爭訟之中沒有能力應對,只能享有祖上留下的成果,應當貞固自守以防憾惜,最終收獲吉利。只是這一爻自守有余,進取不足,在功業上不能有所樹立。
??????? 而上三爻是這樣的:九四爻以剛居柔處上體之下,不當位,所以在爭訟中也不能獲勝,只有堅守等待更好的結果。九五爻中正無失,以陽剛之德處于尊位,最終獲得了爭訟的勝利,獲得吉祥。但是這種吉祥并不能長久維持,到了上九之時,仍然自負地堅持爭訟不止,終于遭致禍患,本來因為爭訟勝利獲得的榮耀與賞賜(鞶帶),也屢次被剝奪,最終一無所獲。
??????? 從總體上看,訟卦真的是兇相重重,到處都是禍患與危機。這是由于訟卦所談主題是與人爭訟所決定的,因為這是利益上的爭奪,得失雙方都對這種結果過于在乎,失敗者心有不甘,一定會想方設法在別的地方挽回損失,而獲勝者也耗費精力、不能建功立業。只有以中正之德處于其中,才能獲得吉祥。在獲勝后,倘若不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得饒人處不饒人的話,必然會招來嫉恨與怨言,將自己得到的結果也被剝奪,好似竹籃打水,最后是一場空。
??????? 這就是先哲體會到的深刻道理。這其實呼喚的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比爭訟更加重要的事情。孔子就曾經這樣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大畏民志,此謂知本。”也就是說,當他在審理訴訟案件的時候,除了要判斷案件勝負,還要思考訴訟案件產生的原因——這是人與人之間關系不再和諧所導致的惡果,只有從這個根本上著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訴訟。我們可以看到,近來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許多人為了爭家庭遺產、夫妻財產、公司財產大打出手,不惜對薄公堂,甚至在法庭上還撕破臉吵架,一點也不成體統,簡直是讓人看笑話。官司打下來的結果,是人財兩傷,雙方耗盡錢財精力不說,同時有些本是兄弟姐妹、事業伙伴、好朋友的人卻再也不能和睦相處,失去的友情、親情再也回不來了。
??????? 中國古代,對于那些專門靠給人打官司吃飯的訟師們評價褒貶不一,多有批評的原因。因為有些素質較差的訟師為了自己的生計,添油加醋地把小事弄成大事,上下其手,從中牟利。甚至還會有偽造證據、誣陷好人的事情出現。而古代的官府,常常會寫著這樣一幅對聯:
?????? “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
???????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世做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難欺天。”
本文轉載至[騰訊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