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還是貓爸?嚴格會毀掉孩子“天性”?

對學生和顏悅色,他們會比較聒噪,而對他們厲聲厲色,他們就很規矩,但是每當對他們厲聲厲色時,我總認為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該如何拿捏這種對孩子的尺度呢?

老師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學生的錯誤,不要過多的管著學生,這樣做會讓雖然會讓學生聽話,但同樣也會束縛他們的天性。……那么作為班主任,我們該采取什么養的措施讓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又不壓抑他們靈動的天性呢?

這是一個小學班主任寫出的困惑,作為父母,又何嘗不為此感到困惑呢?

嚴厲和嚴格的管理和孩子天性的發展間,是否真的矛盾?矛盾是否是不可調和?尺度到底在哪里?

#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一個理論

鮑姆林德根據對孩子關注度高低以及要求的高低兩個維度把家長的教育風格分成了四種類型:

1、權威型:父母重視孩子的個性,既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又會給孩子一些限制和約束。

2、專制型:專制型父母強調控制和無條件的服從,對孩子比較冷漠,缺少關愛和溫情。

3、忽視型:父母對孩子既缺少關愛和溫情,也沒有太多約束和限制,基本上對孩子的成長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4、溺愛型:放縱型父母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但極少有要求和限制,他們允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當我們在糾結高要求是否合適的時候,鮑姆林德告訴我們了另一條路:高關注。對孩子嚴格要求并不會導致孩子天性的喪失,但前提是你對孩子足夠的關注,當孩子的情感被關注并且被積極回應時,嚴格一些的要求反而是他們更加優秀的保證。

因此我們不必再糾結虎媽還是貓爸的選擇,虎媽和貓爸并不是矛盾的存在——關注孩子成長結果的虎媽也可以在過程中變成貓爸去充分關注和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既然高要求高關注是合適的,但為什么那么多人都認為矛盾呢?

(一)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精力、資源有限。你能抵抗第一個蛋糕的誘惑,卻不能抵擋下一串糖果……作為父母,我們必然要在工作、人際、生活中分散太多精力,僅剩的一些精力也要對付孩子必須完成的各類課業標準(當然,你也可以以抵觸教育制度的態度放棄要求,只是我認為這樣做副作用更大而已)。如此一來,我們自然沒有足夠的精力來體察孩子的需求,更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父母從來不是一個輕松的職業,我們如果選擇完成好父母這個角色,勢必要分掉我們生活中其他的精力,結果來自你的排序。

圖片來自網絡

(二)我們每個人都習慣把事情這樣理解:一件事沒有問題,自然就是完美了。但以這樣的方式看待人的問題呢?如果一個人沒有生病,就意味著他健康?答案顯而易見。問題思維是人思維的一種習慣,在這種習慣下,我們會不自覺且格外的關注孩子身上種種“毛病”,并且投入精力去解決那些“毛病”。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自然也會忽略對孩子的關注。畢竟我們已經不是對人,而是對事了。

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哪些品質?我們逼著自己從這樣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我們便開始了積極思維,積極思維下,磨蹭、好動、淘氣是不是也會漸漸減少了呢?積極思維才是教育的良藥!

圖片來自網絡

(三)太多的家長都會跟我反映一些孩子的問題,不踏實、做事沒常性、不靈活、自我中心、不知道疼父母,學習不主動……我聽到這些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孩子就是這樣的!我常追問他們:“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孩子是不是就會非常的優秀,特別的出類拔萃,甚至是完美了?”

這些問題真的是問題么?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的期待和渴望,我們只是在知識和思維上接納孩子的不成熟,但在品德上卻直接到了成人的標準。一個孩子懂得換位思考,會體諒他人,辦事踏實可靠,有時間觀念,能夠主動的約束自己和投入學習……這個成人也很難做到。

當我們把期待誤認為問題時,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否會過高?不現實的“高要求”得需要多不現實的“高關注”才能避免出現問題?


#回應一下標題:嚴格并不會毀掉孩子的天性,前提是給予足夠的關注,但不清楚限度、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肯定會毀掉孩子的“天性”。


文章是對于生活中瑣事的思考,

是自己思維的梳理,

寫出來,

萬一對誰有幫助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六碼:012478;五碼:02478;百位:478;十位:014;個位:278;膽碼:047;僅供參考!
    l寧靜致遠r閱讀 208評論 0 2
  • 1、在這個為了生存自顧不暇的時代,敞開心扉的危險系數絲毫不亞于千里走單騎,不婚或許還能成為自我保護的堅硬鎧甲。 2...
    嬉笑怒罵皆生活閱讀 169評論 0 0
  • 第一章筆記 "BIF"內置函數"組(suit)"Python代碼塊,會通過縮進來指示分組"功能齊全(Batteri...
    GarveyLian閱讀 372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