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開篇《上古天真論》內有這么一句話:“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上古時代的人,基本都能活到百歲,而現在人活到50歲就不行了。
黃帝時代約發生于距今4600年前,傳說他黃帝活了118歲,而我們的女媧娘娘呢?傳說壽命130歲。目前可考證的人類壽命,還沒有達到過130歲的。古代最繁盛的唐朝據說人平均壽命也只有28歲,上古之人皆度百歲這樣的說法顯得太過戲說與荒誕,這是不是說明古代人寫書的時候也喜歡說大話吹牛逼呢?
而我們黃帝是死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情形呢?《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边@段話更神奇,竟然有龍下來迎接他,最后乘龍升天,這是史記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嗎?
想知道他們為什么長壽嗎?看這段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鄙瞎艜r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規律,既不妄事操勞,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這段話講的養生觀念看起來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是規律的作息、飲食、不太多操勞,這個也是現在醫學推崇的有規律的生活方式,不過想想,那時候能提出這樣的養生觀念,其實也蠻牛逼了。
至于上古之人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那就要繼續看后面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