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學過的東西教給一個孩童,這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方式。天主教七宗罪你能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說給一個孩童嗎。這七個概念看清楚之后就可以對癥下藥了。
貪婪:貪婪是原本不屬于你的東西,你卻想要。(這種樸素簡潔的語言才揭露本質)
有些事一眼就能看出這屬不屬于你。記得中學的時候看過很樸素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你在書本上學的知識內化于心,那么這種東西就是非常堅實的存在。壞人搶不走,大火燒不了……人生當中這樣的東西越多越好,再比如笑來老師提到過的一個例子:
著名的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納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里受到殘酷對待。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與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人性最后的自由也是真正屬于你的,這看的是你的個人選擇,任何人也阻擋不了你的。人生中還有一些東西是不屬于你的,你卻非常想要。這個時候人們的行為有兩種體現,一個是“硬要”,去偷、去搶、去盲目的冒險、去無理取鬧,這條路太險惡了。另一個選擇是智者的選擇,我想要那樣的東西,OK,我會慢慢的讓自己配得上那個東西,如果在哪方面不足,我會在這方面提升自己,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慢慢的贏得,這條路上的行人渾身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傲慢:你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并看不起沒有這東西的人,且通過臉上的表情或是行為能夠讓別人感受到這點。
“傲慢”者注定受到別人的鄙視,謙虛謹慎的人才會是最終的贏家。記得《精英日課》有一期講的是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里面的邏輯是這樣的,人要追求自利,自利就要被愛,被愛,還得值得愛。獲得被愛,名利不是個好方法,好方法是智慧和美德。很難想象,一個傲慢的人會“被愛”。
嫉妒:別人有,你沒有,你覺得那人怎么能夠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呢,并有點討厭那個人。
這就是“看不見別人的好”。ta有,我沒有,ta是怎么做到的,我能從中學習到什么呢?這樣的思路才有利于自己的進步啊。嫉妒讓自己被一種消極的情緒占據,卻忘了最應該去做的事。
憤怒:現實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怎么就成了這個樣子呢?整個人變成火藥桶。
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事情是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憤怒的情緒往往也是心態的問題。問題發生了,最要緊的是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么只能承受,Let go of it.如果一個人被憤怒的情緒包圍,基本上就相當于喪失了正常行事的能力。憤怒了什么的等情緒要作為一種表達手段,適當的表達憤怒以實現自己合理的要求。壞情緒其實是很耽誤事的,不僅僅是會造成時間和注意力的浪費,還會妨礙你的思考能力,
怠惰:應該出點力去做的事,自己卻不愿意出一點力。
不愿意出力,那么自然就享受不到行動后的好處,這一點是很公平的。有時候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獲,可是難不成就因此而放棄了耕耘,等待著天上掉餡餅嗎。鏟除怠惰,這需要認真分析出這件事的價值,并賦予其重大的意義,這樣“勤奮”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我知道了這么有價值的事情,不可能不去做。
暴食:想多吃一些吃到很飽很飽。
這一條偶爾可以接受的,如果天天如此那么自己的身體狀況肯定會下降的。要清醒意識到健康身材的重要性,我的經驗是盡量不要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有太多的美食。如果你控制不住,那么就要給自己一個適當的懲罰,如果自己監督不了,那么就找一個靠譜的人來監督自己。
色欲:人家不喜歡你,你卻強求,這就不對了。
色欲本身是沒錯的,這說明你是你個正常的人。只是要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
Feynman Technique這種方法回歸到最本質的事情上,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如此你的理解就會更上一層樓。越往下挖,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困惑。比如文章開頭談到屬于你的東西的時候,我們身上穿的、生活上用的、買過的……這些真的屬于我們嗎。赤條條的來,兩手空空的走,住的房子、穿的衣服、正在用的電腦……這些東西我們只是暫時的用一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東西會幻化于無形,成為別的材料,生命也幻化為無形,一切變為本來的樣子…… ??
沒有真正的屬于,只有暫時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