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直想逃離的地方。
1
小城很小,從東向西數要過6個紅綠燈,從南往北有7個,騎著自行車不到1小時能繞小城一圈。
小城只有一個17層的高樓,據說這家名企本想建18層的,風水先生說18不好,會下地獄,于是變成了17。
小城除了茶社多,沒有什么其他特點。一條街上十個茶社,老人喝茶,婦女嘮嗑,漢子打牌。小城的學生很苦,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背著沉甸甸的書包上學,夜幕下放學,直到半夜才能睡覺。
小城的老人很累,老了也不敢享清閑,到處找工打,賺點養老錢。
小城總是鬧騰騰的,菜場鬧騰騰的,超市鬧騰騰的,飯店鬧騰騰的,商場鬧騰騰的……
小城有個舊稱叫“糊涂城”,我覺得這個名字形象:糊里糊涂的城,糊里糊涂的人,過著糊里糊涂的日子。
舅舅舅媽在上海,自從去過一次之后,我就想離開這個小城。
大城市多好,有高樓,有地鐵,有那么大那么大的廣場,夜里燈火通明,連星光都格外燦爛。
大城市的人多時髦,穿得漂亮,打扮得體,就算步伐匆匆也是為生活忙碌打拼,這才是奮斗的樣子。
2
上了大學,我終于離開小城了。
那天我揮別父母,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大城市奮斗出個人樣。
畢業了,我租了房子,穿著套裝,踩著高跟鞋,也在大城市里步履匆匆。當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回出租屋的時候,我有點想念那個小城。
當連續趕工,大半年不能回家,看著自己越發憔悴的面容時,我很想念那個小城。
我還沒拼出個人樣,不能回去。
“你知道嗎?小城建了飛機產業園!”
“你知道嗎?小城要有高鐵站了!”
“你知道嗎?小城往南發展了,城市擴大了一倍,建了好多高樓!”
……
被小城的“衛星”消息炸的內心起起伏伏。我還沒混個人樣來,小城怎么能變得這么快!
我像是在跟小城較勁。
畢竟我一直想逃離,他越來越好,而我卻毫無起色。
3
清明節,父母帶我回鄉掃墓。那是父親的老家。曾經的農田已全部被大戶承包,泥土田壟換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旁邊就是深凹下去的水渠。水泥路的盡頭,就是一排排墳墓。鄉下人念舊,不愿遷墳,村里也就作罷。
父親燒了紙,在爺爺奶奶墓前磕了頭,接著領著我去了太爺爺、二爺爺、大伯……一個個墳前燒紙磕頭。
回去的路上,父親指著河邊的一座小房子,跟我說:“這是我家的一塊地,我準備建個房子,退休后回來住,等老了也葬在這里。”
“為什么?城里住的不好嗎?”我問道,“現在小城發展挺好,你在那里朋友也多,老了不就圖個樂嗎?”
“退休了,真正來往的朋友也不多了,不如回鄉下,種種花長長菜,和鄉親們聊聊天。”父親說,落葉歸根,從前千方百計想離開這個窮地方,考不上大學,就去參了軍,后來安置了工作,有了新生活,卻發現最放不下的還是這個地方。
這就是故鄉。有故人,有牽掛。
4
是了,有一種厭惡叫只有我們可以。
我們總嫌棄父母管得嚴,一言不合會爭吵會冷戰,卻容不得別人說他們不好。
我們總嫌棄母校不好,自己可以說可以罵,卻容不得他人說半個“不”字。
我們總覺得故鄉比不上他鄉,要出走要追求要實現夢想,卻發現半夜無人時想念的總是故鄉。
想念學校隔壁的餛飩館,想念人民路上的茶社,想念鬧騰騰的口音,想念父母的嘮叨。
故鄉,無論好還是不好,總是悠閑的,他看著你走看著你歸。你得意時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他不招搖;你失意時回鄉療傷休養生息,他不厭惡。
5
我理解父親,因為我發現,故鄉也是我想埋葬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