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真正的去思考過什么是“堅持”?一提到“堅持”這個字眼,你腦海里是不是就會自動浮現出“有毅力”、“自律”、“鍥而不舍”、“意志堅強”、“自我管理能力強”等充滿能量的詞語?所有人都知道堅持的正確性,而99.99%的卻都無法做到堅持,這是為什么?
一個月以前,在得到APP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里聽到一篇叫《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的文章,里面提出了關于“堅持”的概念:你不需要堅持,因為骨子里不愿意的、需要堅持才行的事,基本你就不可能做好。在笑來老師看來,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了,一個滿腦子里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會想著轉變個角度,這件事或許就會成為快樂的事。同時,笑來老師在文章里也給出了不需要堅持就能持續做好事情的三個技巧:1、一念一世界,在開始做事情前,先賦予重大意義;2、思考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3、通過社交進行學習。
當時聽完覺得太有道理了,反復聽了好幾遍,心血滂湃,如獲至寶,于是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利用這三個技巧,擺脫“半途而廢”的壞習慣,“努力”將事情“堅持”下去, 然后呢?然后就應了笑來老師的那句話“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你就真的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不信你就試試。”!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不了了之,還真是是有跡可循,從一開始暗下決心的用詞里就已體現出來了。
今天再次談起這個話題,源自于十天前參加了核聚老師的“21天暴力突破英語”的學習,不到課程一半的時間,便讓我體會到想要做成一件事的不容易!
這十天里,從開始的制定背誦計劃,到利用復利公式修改計劃,到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調整計劃;從開始的一天一篇,到一天三篇,再到一天兩篇,一天一篇,直至昨天只背誦了半篇;從開始的輕松熟記,到后面的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對抗遺忘;從開始的自以為是的去背誦,到后面的關注其他同學的記憶方法·······
這十天里,經歷了開始的興奮,突破后的喜悅,前進的緩慢,效率的降低。隨著的各種問題浮現, 腦袋里也開始時不時冒出一些借口,同時也不斷的從核聚老師的公眾號以及學習群里老師的激勵里吸取能量。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好的征兆,這是以前所有“半途而廢”事件的必經之路,我不能如此順著走下去!
我不得不去思考怎樣才能把這門課程順利完成?單靠口頭上所說的“堅持”可行嗎?顯然,僅憑“堅持”,那可能真的會堅持不下去!該如何去做?
還記得笑來老師的那三個技巧嗎?沒錯,就是那個我曾去嘗試過卻失敗了的技巧,失敗過又怎樣?在邁克爾·喬丹的職業生涯里投籃失誤超過9000次,輸過大概300場球,26次被委以重任投致勝一球,但失手了,他說“I'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s why I succeed。 (我這一生,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那就是我為什么成功的原因)”。
1、一念一世界,在開始做事情前,先賦予重大意義;
2、思考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
3、通過社交進行學習。
再去琢磨這三個技巧時,才意識到,其實核聚老師在開營大課里就已經在運用這些技巧在帶領大家去開始課程,課程里講到的“目標法則”、“有情法則”、“強者法則”等即是可賦予的重大意義啊?“戰爭法則”、“殘酷法則”更是能反映出來不做成一件事情的負面意義啊?而知識星球打卡以及微信群的互動就是通過社交進行學習啊?所謂萬法歸一,即是如此吧!
可是,道理和方法都不止一次、兩次的去接觸了,卻仍然沒有去做到,這是為什么?《和平戰士》里有這樣一句話“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實一無所知”,沒錯,當接觸這些道理和方法時,只是一味的去感受其中的氣勢滂湃了,卻從未深度思考過如何將這些充滿能量的道理印入自己的大腦里,如何將這些大道理為我所用,如何與這些道理用在我正在做的事情上!于是糊里糊涂的開始,糊里糊涂的堅持,糊里糊涂的半途而廢·······
那么,“堅持”真的需要堅持嗎?當你在考慮是否要堅持一件事時,先考慮你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你便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