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樹】
生活的銹是不是真的能被清洗潔凈,沒有人知道。但失去“骨”的人生,是真的失去了生的意志了。
溫水煮青蛙的日子里,大多數人都鈍感不低。在漫長的歲月長河里回首,才發現那些命運的不確定性,曾一次次光顧我們。一念之間,造成的千差萬別,再遲鈍的心,都會有所感觸。
看法國電影《銹與骨》,更加感受到年歲漸長,僅是跌宕起伏的戲碼,已不能將我們打動,相反,如果感應到畫面里有一種細水長流的溫情在流淌,細節多少會讓眼晴晶瑩。
一個艱難維持生計的男人,一個將兒子寄住在依靠超市過期食品的姐姐家里,自己在酒吧當保安、偶爾在黑市打野拳貼補家用,無力承擔貧賤卑微的人。
一個水族館虎鯨訓練師,一個美麗富有、偶爾會打份得低俗去夜場玩樂的女人,她說喜歡自己誘惑到別人。
當命運讓他與被虎鯨咬掉雙腿的她,再次聚首。
相互救贖的是已銹的心,與失去的骨。
蓄勢待發?待發?
“我待發,始終蓄勢待發。”
美麗的斯蒂芬妮,斷腿之后,絕望地隨手無力抓住的稻草,卻讓希望如日光那樣自然而然、毫不突兀地一點點滲進來。
被截了一半的雙腿,丑陋殘缺,在他眼里好像并沒有多大驚小怪。
“味道不是很好聞,你難道不想出去走走?”
“我想游泳,你不想嗎?”
“你也想要嗎?想要的呼我,我回待發就表示有空。”
而有了親密關系之后,他依然如小獸般,當著她的面與夜店的姑娘雙雙離開。
“你那么完美。”
是的,她說他完美。
陽光里竭力隱忍的臉,她生氣了,“人,不能像野獸一樣。你懂嗎,如果你是真想和我在一起。”
是不是所有的事與愿違,都是為了下一次的蓄勢待發呢?
電影的結局相對美好。
但有評論說,”美好總是帶著條件而來。如若斯蒂芬妮沒有殘疾,那她便和阿里將會是兩個世界的人,她永遠不會給阿里打那個電話,二人也永遠不會有哪怕一點點的情感交集。唯有靠著不可能的災難,不同的人才會走到一起,這其實才是真正最絕望的論調。“
不少人對評論表示贊同。
我說,為什么要有那么多如果呢?
如果他是高富帥,不會愛上我吧?
如果她是白富美,不會選我吧?
……
這些問題本身不就是不幸嗎?
別問如果。當命運讓我們相愛,你在我心中就是那么完美,哪怕被欲望的銹腐蝕過。
相愛的溫暖,能抵抗一些生之寒意,便已足夠,不是么?
—End—
千樹|言情小說作者,。寫寫言情,寫寫詩,做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