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知識源頭#

知識爆炸的時代,謊言無處不在,知識真真假假。

比如“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當時真的是爆火,基本身邊的人都知道。

事實是,并不是每個人經過了一萬個小時的錘煉就能成為高手的。而是想要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需要找到對的方法,然后大量重復的練習,這個練習時間平均需要1萬小時。首先必須是要找到對的方法,方法不對,你的練習只是低水平的重復而已,就像很多人在同一個行業工作幾十年依然平平,沒有成為專家。

這個就是知識、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轉手”出現誤差。

現在我們獲取的知識絕大多數是二三四手信息,很多人已經失去了獲得一手信息也就是知識源頭的能力。

怎么區分一二三四手信息呢?

一手信息:知識的源頭

這個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驗證的新鮮的思考,等待驗證中。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統化表現出來,就成為了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二手信息:忠實轉述一手信息

這個是高質量的知識,是忠實轉述的資料,比如維基百科、一些講述底層邏輯的書;還有一些比較中性的行業調查報告;還有系統整理后的各行業的優質教材和認證培訓。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

這類是暢銷書,文字被改成公眾可以理解、方便傳播的文字,但是因為需要被很低的認知資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時也會加入一些不精確的概念。

四手信息:為了各種動機而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這類是你常看到的,根據這些暢銷書和理論,大部分人寫了很多基于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很多個人故事。

為什么我們總是聽人說不要盲目聽信權威,要批評思考,就是因為權威說出來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手信息,可能是錯的、可能會以偏概全、可能會夸大會有偏差。

所以,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求真的精神,盡量追尋知識的源頭或者二手知識,讓自己的大腦吃進正確的東西。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