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力量

為什么《三國演義》的知名度遠遠高于《三國志》?

為什么教育兒童最常用的方法是講故事?

為什么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們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去遠洋航行?

這本書將帶給我們答案。

最近看到的這本書改變了我印象中的"故事",原來“故事”不僅僅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還能帶給我們的是影響他人的重要力量。

作為一名老師,每次備課時我都要問自己:“這節課能不能講出幾個有趣的故事?”雖然我并不真正明白“故事”的作用,但我就是相信這會使課程與眾不同。發現本書后,印證了我的想法沒有錯。這就是“故事思維”。

這本書是美國的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維》——影響他人、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能。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何謂故事

真相,直接又冰冷,曾被村莊里的每個人拒之門外。她的直白嚇到了人們。

當真相被寓言發現的時候,她又冷又餓,蜷縮在角落里。寓言可憐她,把她帶回家。在家里,寓言用故事為真相裝扮,給予真相溫暖并再次送她出門。

身著故事的外衣,當真相再次敲響村民的家門時,受到了熱情的歡迎,被迎進了村民家。村民們給她烤火并邀請她在他們的桌子邊吃飯。

——猶太教育故事

自11世紀以來,這個故事被講了一遍又一遍。如果一個故事被講了上千年,那么其中必定包含了某些有價值的東西。用故事來包裝真相是讓人們向你敞開心靈之門,并接受你所講述的事實的好辦法。

故事是思想的烙印,故事可以對觀念產生影響,故事可以觸摸心靈的最深處。一個好的故事,能夠讓世界簡單易懂。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講的6個故事

講故事是獲得信任的捷徑。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可以激發你的聽眾——同事、領導、下屬、家庭或一群陌生人——得出與你一樣的結論,繼而相信你的話,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人們一旦將你的故事當成他們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強大力量。接下來你無須再做多大的努力,人們每次和被人回憶、復述你的故事,都在擴大你的影響力。

有6種你應該會講的故事:

1、“我是誰”的故事 2、“為什么我在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學”的故事 5、“行動價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那些你希望影響的對象,一開始都有這兩個問題:你是誰?為什么你在這里?只有很好地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他們才會相信你的話。

1、“我是誰”的故事

當人們意識到你想影響他們時,他們首先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講一個故事,給他們看你想讓他們看到的那個你。

2、“為什么我在這里”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他曾到過圣城,有當地人向他解釋過為什么死海和加利利海不一樣,原因在于死海沒有出水口。雖然兩者水源相同,但是死海的水只流進不流出。死海的流出通道受阻,造成海水的鹽分不斷上升、讓死海最終失去生機。而加利利海仍然生命力旺盛,因為有水不斷流進流出。

這位商人講的故事中寓意著他的人生體悟:對他而言,要使生命保持活力,讓生活有意義,幫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

他講的故事不僅讓他拜訪的人明白他的“來意”,還讓我們了解到他獲得的啟迪一一獲得財富的同時又懂得施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生機。

3、“愿景”的故事

這類故事在書面上很容易變得乏味,但是卻最能讓你獲得聽眾熱烈的掌聲,只要你講的故事的確是親身經歷而且內容真實可信。

有個人來到一個建筑工地,那里有三個人正在工作,他先問第一個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說:“我在砌磚啊。”他接著問第二個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墻。”然后他又走到第三個人那里,問他:“你 又在干什么呢?”那人正一邊哼著小曲一邊干活,對他說:“我呀,我在修一座教堂。 ”

倘若你想最大限度地影響別人,就應該給他們講愿景的故事,并使之成為他們心中的大教堂。

4、“教學”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艘在海洋中行駛的船上,船長和船員都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船上有個非常熟悉航海技術的導航員,他懂得怎么用星象術指引航向。但這個導航員和其他人相處得不怎么好,而且性格很內向,不善交際。

當他們在海上迷失了方向,眾人陷入惶恐時,船長和其他船員決定采納他們當中最受歡迎、最會說話且最讓人信服的那人的意見,而那個導航員的意見則被大家嘲笑和挖苦。最終,一船人都餓死在了海上。

這是柏拉圖講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引人深思。教學的故事應該避免過于簡單化。事實真相往往需要思考后才能得出。

5、“行動價值”的故事

任何價值觀念,如果不能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不能為我們所實踐,那它就沒有意義。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當你面對一幫人或某個群體講話時,總會有一兩個人要質疑你,講個這類的故事,不僅可以打消聽眾的顧慮,還可以避免正面沖突。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收獲

回答前面的問題:

為什么《三國演義》的知名度遠遠高于《三國志》?

因為精彩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人,讓我們產生很強的代入感。

為什么教育兒童最常用的方法是講故事?

這是聯系孩子和大人思想最好的辦法。

為什么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們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去遠洋航行?

因為他們相信關于東方很富有的故事

我不久前讀到過一篇萬維鋼老師的文章,核心意思是:說服別人最好的辦法往往不是靠理論和數據,而是講一個好故事。

故事能讓聽眾的大腦和你同步。一項研究是這樣的,讓一個人講故事的同時,幾個人聽故事,研究者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他們的大腦。研究者發現故事開始后,聽眾的大腦,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了講故事那個人的大腦的鏡像,故事講到動情的地方,講故事者的大腦的“島葉”——這個區域負責感情——活躍起來,聽眾的這個區域也跟著活躍起來。如果講故事者的大腦“前額葉”——這個區域負責理性決策——活躍起來,聽眾大腦的“前額葉”也活躍起來。我動感情,你也跟著動感情。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要一個故事有說服力,可以講三種故事。

第一種,是自己的故事。只要個講故事的內容稍微有點關系,你自己的故事都可以。聽眾總是對你自己的故事更感興趣。這是講故事的技巧里最接近萬能的。

第二種,是別人的故事。聽眾對這樣的故事要求要更高一點。這個要求就是我們必須能從這個人的經歷中學到一個什么道理。

第三種,是某個品牌或者產品的故事。聽眾的要求更高:它必須是一個有關成功或者失敗的故事。

人的一生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愿每個人都能講出照亮世界的那類故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