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 把焦點從自身轉到要完成的事 (027)

本周繼續思考“進取型人格”。

因為自己的表現型人格習慣實在太根深蒂固了,二十多年來不自知的被它控制,即便如今知道了表現型人格對自己成長的遏制,依然無法完全養成進取型的新習慣,形成新的思維行為方式比想象中要困難。

聽了一位老師對成長型思維的論述,有一點啟發了我:表現型人格在事情不順利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關注的不是如何調整做法去進行新的嘗試,而是開始擔心:我是怎么了,別人會怎么看我,這下糟了,形象受到損害了,我到底是怎么了……

這種自我關注最大的錯誤在于:不具體也無法衡量,同時讓自己變得緊張效率低下。像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又沒有什么產出的游戲。

我怎么了?是好還是壞……根本沒有標準,還不如關注這個任務哪里做錯了,當時的做法哪里需要改進,下次改進的做法應該怎么做……

一旦事情出錯,表現型人格想通過修正自身修正自我來糾正這個事情,但是這個修正不落實到具體做法上面就是自我內耗。對了就是對了,錯了就是錯了,事情已經發生,已經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就是當下的選擇以及接下來的做法。把矛頭指向自己,是要干什么呢,除了讓自己感到后悔和難受之外,對事情的變好有一點幫助嗎?并沒有。

人都是通過和環境的互動去成長的,和別人的互動來建立關系,如果不去付出行動切實的改善已有做法,自己在心中默念一百遍自己要變好都沒有用,或者追溯到二十年前的童年陰影也沒有用,人的信心和能力都是通過和外界互動建立的,所以單是去關注“自己的內在”只會讓自己更加緊張,對于事情的更好推進于事無補。

而這樣的關注自我的習慣,來自自我深深的不認同。自己不喜歡自己,不滿意現在的生活,對過去充滿內疚和悔恨,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存在就是個錯誤……如果把焦點始終對準自己,就會形成惡循環,像是一腳踩剎車一腳踩油門的車子,沒有移動距離卻滿車冒煙大量耗油,如同我們把自己寶貴的體力腦力注意力都放在了探索無盡頭又虛無縹緲的腦袋里跟隨情緒產生的念頭。

那如何才能重新建立自我價值,慢慢收集自信,養成更好的做事情習慣呢?

首先,得明白,你是不能不要并且痛恨這個“自己”的。這個內心里淘氣的自己,會沖動的浪費時間的自己,也是能帶給你力量,幫助你建立自信心的最大資源。如果你不滿意這個自己,他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在你體內委屈的掉眼淚(在心里),不如對他好一點,接納他,和他成為并肩作戰的戰友,不要總是挑剔,批評,還要真誠的對他,給他時間和空間去成長和犯錯,做出成績一定要真誠的贊美他。

其次,任何技能都是通過練習積累,如果你把注意力始終聚焦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以及如何改進完成任務的做法,你最終一定會順利的完成一個個困難而有價值的任務,這個過程中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等能力越來與強大,你會受到更多正反饋和認可,到時候你會更加喜歡自己更加有自信,正循環就出現了。

我們的“自我”是一個力大無比又任性的小孩,多哄哄他,不要總是批評恐嚇和威脅,想辦法讓他始終保持快樂,你會發現自己會如此高效,有了這個 內心強大又情緒化的“自己”的幫助,實現任何目標都會前所未有的充滿信心和行動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