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想 / 文
早上送橙子上學(xué),一上車,就見橙子坐得直直的,問我:媽媽,你猜我衣服里面有什么?
我摸了摸他的小肚子那里:是一本書吧?
對啦!橙子從他的衣服里掏出一本丁丁歷險記,是昨晚沒讀完的那本《卡爾庫魯斯案件》,他帶在身上,是想在上學(xué)的路上把這本書看完。
此時,我有一種老懷甚慰的感覺。
如果你知道不久以前橙子的閱讀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可能就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了。
1. 事情得先從我小時候說起
記得我小時候,愛上讀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爸爸媽媽給我講小畫書——我自己看小畫書——自己看全是文字的書,這個過程是很自然的,沒讓爸媽費多少心思。
那個時候還不注重親子閱讀,他們給我講的小畫書也并不多。只是爸爸喜歡讀書,家里有很多書,可能是受了爸爸的熏陶,我在小學(xué)一年級時就能讀整本的故事書,三年級就開始看大部頭了,什么英國小說選、日本小說選,爸爸書柜里只要有些故事情節(jié)的書我都翻來囫圇吞棗地看。
慢慢地,讀書變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它對我人生的意義、對我生命的滋養(yǎng),是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的。
所以,當(dāng)我自己做了媽媽,一方面,我非常希望橙子也能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xí)慣,他這一生都可以從中受益匪淺;另一方面,我對橙子會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有著樂觀的信心。
因為我愛看書,除了書櫥,家里各個角落里也都是書,有這個環(huán)境熏陶,橙子會像我當(dāng)年一樣,愛上閱讀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不過,現(xiàn)在看來,這是一種盲目的樂觀和信心。
2. 我們是怎樣錯失良機的
橙子小的時候,我也會和他一起看一些圖畫書,大多是我讀他聽。后來,這個閱讀環(huán)節(jié)就慢慢演變成睡前講故事。橙子很愛聽故事,每天睡前都要求講故事。
有時候,忙了一天,我很累,懶得給他讀故事,就讓他自己聽IPAD里的故事。慢慢地,就演變成聽音頻故事為主,我讀書給他聽為輔了。當(dāng)時,我對閱讀這件事并不著急,想著等他在學(xué)校多認些字,自然而然就會愛上讀書的。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橙子聽的音頻很多很雜,不僅有故事,還有科普類、歷史類的,可以說,他的知識面還算寬。
一年級時橙子就開始寫詩,二年級的暑假去了趟蓬萊海邊,寫的小詩對仗講究,讓我挺吃驚。一時興起,他還自己寫故事,寫得上天入地,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打算寫滿一本后讓我給他出版。周圍的親戚朋友看到了也是紛紛稱贊,都說橙子語文功底好,受了我的熏陶。
可是,在這一片稱贊聲中,我卻意識到問題在漸漸凸顯:橙子已經(jīng)上三年級了,閱讀的基本詞匯量已經(jīng)沒問題了——可是,橙子還是不愛看書啊!
在家里,即使是閑得撓墻,他也不會主動看書。讓他自己找本書看,他只找圖多的書,只看圖,不怎么讀文字。學(xué)校要求每天閱讀十五分鐘,他都像完成任務(wù)一樣,看兩眼書,看一眼表,時間一到,立刻放下書。
如果不能養(yǎng)成閱讀的習(xí)慣,沒有書籍帶來的持久的、強大的動力源泉,橙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很容易曇花一現(xiàn),不能持久。
3. 我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
之前的盲目樂觀和暗藏的偷懶心理終于開始顯現(xiàn)出后果。再這么放任下去,年齡越大,越不容易養(yǎng)成閱讀的習(xí)慣。
這可不妙啊。我開始想辦法補上這一課。
養(yǎng)成習(xí)慣先從興趣開始。橙子的同學(xué)有的已經(jīng)開始看《查理九世》和《三聯(lián)生活周刊》了。我告訴自己不要著急,先從簡單的補起。我買了很多淺顯的簡單的故事書。橙子讀得吃力,看了兩頁就不看了。
故事書不行,那就看圖畫書。我又買了很多帶圖的小畫書,每幅圖只配兩三行文字。這下沒問題了吧?橙子還是翻了翻就放下了。
正當(dāng)我心生焦慮之時,無意中看到了一篇講親子閱讀的文章。文章里說,不管孩子多大,當(dāng)孩子閱讀還吃力時,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親子閱讀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xí)慣。
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之前以為,橙子都這么大了,識字量也足夠多了,不再是小小孩了,需要我陪著讀,只要給他時間給他書,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的事了。原來在養(yǎng)成閱讀習(xí)慣以前,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是非常必要的。
4. 陪伴,陪伴,開始親子閱讀
明白了這一點,我就開始實踐。先找了一本《丁丁歷險記》的小畫書。這套書橙子小時候給他講過幾本,他很感興趣,后來要求他自己看,他就只看圖。只看圖當(dāng)然沒什么意思,后來就被束之高閣了。
既然落下了很多功課,那就啥也別說了,從頭開始補,從小畫書開始補起!
我和橙子說,咱們一人讀一段好不好?
是他喜歡的丁丁,又是和媽媽一起讀,橙子痛快地答應(yīng)了。
一起讀,我才發(fā)現(xiàn)問題。字基本上都認識,但是因為讀得少,字認得不熟,更別提語感了,讀起來磕磕絆絆,有時候幾乎是一個字一個詞地念。好不容易讀完一段話,注意力光放在認字上了,這段話說的什么意思都沒弄清楚。這時我才明白:難怪橙子不愿意讀書呢,這樣讀哪有什么樂趣可言。
沒有樂趣怎么辦?那我就帶著他一起找樂趣。
我讀的時候,模仿不同人物的語氣,有意識地讀得惟妙惟肖。
橙子讀得慢,我從來不催他,耐心地聽他讀。讀錯了,也不說他,只是給他指出來。
他讀完還不明白,我就解釋給他聽。遇到有趣的地方,我們一起哈哈大笑——話說這套書里讓人哈哈大笑的地方太多了。
輪到他讀稍微大段的段落,他一看那么多字,就有畏難情緒,哼唧著不想讀,我就給他三次換著讀的機會,激發(fā)他的主動性。(這件事在《嘮叨一百遍,不如這一招: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詳細說過。)
記得第一次讀,我們讀了快兩個小時,才讀了12頁,這可是小畫書的12頁!
孩子的變化好快,讓我驚喜連連
不過,我很快看到了一起讀書的效果。是的,很快。
首先,橙子開始對讀書感興趣了。
第一次讀完后,第二天一睜眼,橙子就起床拿丁丁,還要和我一起讀。主動要看書,這可是很少有的事情,我心下大喜。
而且,就像我在開頭寫到的那樣,這種主動要求讀書的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只要有點空,橙子就要求讀丁丁。
接著,他開始從閱讀中獲得了成就感。
在我們一起閱讀了幾天后,我們開車出門,橙子在車里看到一張報紙,上面有一段新聞,配了一張殲擊機的照片。橙子居然主動讀起了這段新聞,這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都有點驚喜了。
新聞講的是美日韓三國的軍事消息,讀完橙子也就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我趕緊強化他的成就感:哇,你居然讀下整段新聞了,好棒啊!你看,如果你不看文字,只看圖,就只看到一架飛機,通過讀文字,你就知道這三個國家的關(guān)系、他們要干什么了。比起只看圖,閱讀獲得的信息量是不是大了很多?
橙子若有所思地說:難怪某某(橙子同學(xué))喜歡看軍事文章,他說特別有意思,還說我以后就明白了。
我沒再說什么,已經(jīng)不需要多說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dǎo)。他開始感覺到,文字背后有一個廣闊有趣的世界了。比起之前我拿著書逼著他看,他現(xiàn)在能閱讀大段文字的成就感更能激發(fā)他的閱讀興趣。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完幾本丁丁了。不像從零開始的小小孩,橙子畢竟有詞匯量做基礎(chǔ),除了前兩次讀得比較吃力,現(xiàn)在讀得越來越順暢了。遇到大段文字,也不再畏難,幾乎不再使用三次換讀的權(quán)利了。有時大人在忙,他就開始自己讀兩頁。
我們現(xiàn)在還在讀丁丁,有時我陪他讀,有時爸爸陪他讀,有時我們?nèi)齻€人一起讀。丁丁系列有幾十本,我想,等把這幾十本都讀完,橙子的閱讀能力應(yīng)該會有不小的提高。
我們不著急,我們慢慢來。
5. 我的一些體會
在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這件事上,我走過一些彎路,有過一些得失,現(xiàn)在雖然不能說已經(jīng)成功,也是積累了一些體會,在此和大家分享。
1. 我犯了個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想當(dāng)然的經(jīng)驗主義:教育孩子憑感覺、憑本能,我小時候怎樣怎樣,孩子也會怎樣怎樣。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再好,也不能照搬到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 我發(fā)現(xiàn),“樹大自然直”這句話用在孩子身上不太靠譜。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現(xiàn)在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等他長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
我起初也是這樣想,后來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朝著變好的方向發(fā)展,反而是,年齡越大,好習(xí)慣越不好培養(yǎng),壞習(xí)慣越不好糾正。適時的引導(dǎo)和教育,雖然費心費力,但這是為人父母的責(zé)任。
3. 最關(guān)鍵的一點,陪伴。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用心的陪伴。陪伴其實也是解決很多問題的根本方法。我能感覺到,最初,橙子與其說喜歡讀書,不如說是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的感覺。
用心的陪伴,是人在,心也在,不指責(zé),不評判,全然的接納。在陪伴中,孩子感覺到愛,感覺到力量和支持,這對他一開始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孩子成長中偷的懶,早晚會加倍還回來。
4. 習(xí)慣的養(yǎng)成,如果沒有興趣和成就感,單靠毅力來堅持,實在是太難了。大人是這樣,孩子更是如此。
找到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適時地強化他的成就感,這才是他堅持做一件事最大、最持久的動力。
5. 耐心和細心。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會有停滯,也會有反復(fù),做父母的需要耐心等待,細心觀察孩子每一點細小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向善向好的動機,我們只需培土澆灌,靜待它破土發(fā)芽,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