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
趙國優秀的將軍,以勇氣聞名于諸侯。前283年,廉頗領軍打敗齊軍,被封為上卿。
藺相如
趙國人,是趙國宦官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想用15座城池來換。趙王和大臣商量,都覺得秦王騙人,但是不給吧,怕借口來打,于是繆賢推薦了藺相如當使者去回復。
趙王對藺相如說,秦王想用15座城換和氏璧,你看合適嗎?
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
得了和氏璧,不給我城怎么辦?
秦國要求用城池換和氏璧,我們要是不給,是我們理虧;他們到時不給,是他們理虧。權衡之下,寧可讓他們理虧。
那誰可以做使臣?
我去吧,若和氏璧留在秦國,城池我就給您帶回來;城池若帶不回來,我就把和氏璧帶回來。
于是藺相如向秦王進獻和氏璧,秦王開心啊,給左右、妻妾傳著看。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給城池的意思,于是上前說,這塊璧上有一點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吧。
秦王把玉交還,藺相如拿著就沖到柱子旁,怒發沖冠說,想要和氏璧,就給城池,不然今天我和這玉一起碎在這!
秦王道歉,讓他冷靜,又召來官員查看地圖,指明拿來交換的15座城。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給我這塊璧之前,齋戒了5天,如今大王也應該齋戒5天,在殿堂安排慶典,我才敢獻上。
秦王照做,但是藺相如估摸著秦王一定會違約,所以趁機讓人帶回了趙國。
5天后,藺相如對秦王說,秦國君主撒謊成性,我怕你又是老一套,所以和氏璧我已經帶回去了。再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您只要派一名使臣過來,趙國分分鐘就把璧給您了,如今您卻愿意割讓15座城來換,趙國更沒理由留下。我知道我騙了大王罪當誅殺,但還是希望大王能好好考慮一下。
秦王說,殺了藺相如,終究得不到和氏璧啊,反而壞了兩國交情,不如好好款待,放他回去吧,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玉而欺騙秦國嗎?
藺相如回到趙國后,趙王封他為上大夫。秦國最終也沒割讓城池,趙國也沒失去和氏璧。(完璧歸趙)
此后秦國連續兩年攻打趙國。秦王通知趙王,想友好見面一次。趙王害怕不敢會見,廉頗和藺相如勸他去,趙王就去了。廉頗送趙王到邊境說,我計算了時間,如果大王30天沒回來,我就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的妄想。趙王同意。
秦王與趙王相會,秦王酒興正濃說,寡人聽說趙王愛好音樂,不如你來彈個琴助興吧。于是趙王彈琴。秦國史官寫到,趙王與秦王喝酒,令趙王彈琴。
藺相如上前說,趙王也聽說您擅長擊缶,請吧。秦王不答應,藺相如拿著缶就說,這五步之內,我藺相如的血可要濺到大王身上了啊。侍從準備拿下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目,大喝一聲,侍從們被嚇退,秦王很不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回頭招呼趙國的史官寫下,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國大臣們說,請趙王向秦王進獻15城池祝壽。藺相如回道,請秦王把咸陽獻給趙王作為謝禮。
酒宴結束,秦國也沒占到便宜,藺相如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 ,我是趙國將軍,攻城野戰都是我的功勞,藺相如不過嘴皮子的功夫,憑什么位子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就是個卑賤的人,我感到恥辱。我要碰到藺相如,一定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后,不肯和他相會,上朝也每每稱病推脫,不愿與廉頗爭位次先后。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轉頭就回避。藺相如的門客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的高尚節義啊。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口出惡言,您卻害怕的躲避。您膽兒也太小了吧,普通人都會覺得羞恥,何況是大人您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說,諸位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呢?
當然是秦王咯。
那么我敢當眾呵斥秦王,羞辱他的群臣,難道真的還會怕廉將軍嗎?之所以如此,只是因為想到強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倆啊,如今我倆要斗起來,勢必不能共存,我這是把國家利益為先,個人私怨放在后面啊。
廉頗聽到后,馬上光著膀子,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說,我是個粗鄙的人,想不到先生如此寬厚啊。兩人也終于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負荊請罪)
趙奢
本是趙國的稅吏,平原君家不肯納稅,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家9個管事人,平原君大怒。
趙奢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違法,就會削弱法令的效力,從而削弱國家,國家衰弱就會被諸侯侵犯,以至于國家滅亡,如此您還如何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強盛,如此趙氏政權就能穩定,如此對您不是更有利嗎?
平原君覺得他有才干,推薦給了趙王,讓他掌管全國的賦稅。趙奢定稅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秦國攻打韓國,趙王問廉頗是否可救,廉頗認為過于遙遠,不好救援,樂乘也是一樣的回答。
趙奢說,道路雖然險阻,但是勇者依然可勝。于是趙王派趙奢去救援。
趙奢下令,有敢為軍事進諫者一律斬首。看到駐扎的秦軍士氣高昂,趙國的一位偵查士兵請求急速救援韓國,趙奢立馬把他殺了。趙軍堅守營壘,28天不動。秦軍的間諜來了,趙奢反而好好招待,再把他送回去。送完之后,趙奢馬上令士兵卸下重甲,快速進軍,到前線扎營。秦軍聽說后,發動全軍趕來。
許歷進諫說,如今秦軍士氣高昂,必須集中兵力嚴正對待啊。好了,我可以接受死刑了,
先生請指教吧。
那我可說了,要先占山頭,后到者必敗。
趙奢于是派出1萬人迅速占據山頭,而后到的秦軍已經攻不上去,趙奢趁機猛攻,大敗秦軍。終于幫韓國解圍。
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趙奢與廉頗、藺相如地位相同。
趙括(?-前260)
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談論軍事,自認為天下無敵。他曾與父親談論用兵之道,結果趙奢也難不倒他,但趙奢并不說好,趙括的母親奇怪,趙奢說,打仗是死生大事,他說的太輕巧了。趙國不用他為將就算了,用的話趙軍一定失敗。
等到趙孝成王要讓趙括代替廉頗為將時,趙括的母親上書說,孩子他爹說過,這孩子做將軍不行的。而且當年趙奢為將,他朋友雖多,但一旦受命,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為將,天天把賞賜往家里帶,還到處關心哪有適合投資的地產。大王覺得他哪里像他的父親啊,希望大王不要讓他領兵了。您如果非要堅持,到時出了問題,只求放過我們家族其他人啊。趙王答應。
趙括一上任,就改變規章制度,又裁換軍吏。白起聽聞,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趁他追趕,截斷糧道,把趙軍圍困40多天。趙軍饑餓,趙括親自帶兵與秦軍搏斗,結果被射死,趙軍投降,被秦軍活埋,長平之戰趙國總計損失45萬人。
6年后,燕國伐趙,趙廉頗領兵反擊,打敗燕軍,圍困燕國都城。燕王割讓5座城池講和。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代理國相。
廉頗在長平被免職,門客全走了,等到官復原職,門客們又回來了。
廉頗說, 你們走了別回來啊。
門客們說,您的見解不行啊,這跟市場交易是一個道理。您有權勢,咱就跟著你,沒權勢就離開。這是常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趙孝成王去世, 悼襄王即位。派樂乘代替廉頗伐魏,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跑,廉頗也逃亡魏國。
廉頗在魏國不受重用,趙王又想重新用回廉頗,便派使者就去看望,結果廉頗的仇人郭開賄賂了使者,使者就對趙王說,廉頗老將軍確實能吃啊,可是才一會就往廁所跑了3次咯。趙王因此覺得廉頗已經老了,不再召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楚國又接去廉頗封了將軍,廉頗說,我多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啊。最終廉頗死在楚國。
李牧(?-前229)
趙國邊境的良將,長期防備匈奴。李牧自行設置官吏和收稅,每天宰牛犒賞士兵,又訓練士兵騎馬射箭,看守烽火臺,偵查敵軍。他對戰士待遇優厚,并規定,匈奴來侵,就收攏退守,膽敢出擊者斬首。
匈奴每次入侵,趙國的烽火一傳報,士兵就退守,不出戰,這樣幾年,確實沒損失什么人馬。于是匈奴認定李牧膽小,連趙國官兵也這么認為,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舊如此,趙王發怒,派人取代。
此后匈奴來犯,趙兵出戰,每次都失利,損傷嚴重,導致邊境無法耕田放牧,趙王只得重新征召李牧,李牧卻閉門不出,堅稱有病。趙王一再請求,李牧說,一定要用我可以,但是我還是原來那樣。趙王答應。
李牧回去,又是老一套,匈奴又是幾年撈不到好處,依然覺得李牧膽小。邊境士兵每天得到賞賜卻覺得自己沒用武之地,都愿意一戰,于是李牧精選1300輛戰車 ,良馬13000匹,勇士5萬,射手10萬,組織訓練,同時到處放牧,放牧的人們遍布山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敗逃,故意把幾千人丟給匈奴。單于聽說狀況,傾巢而出,李牧布下奇兵,張開左右雙翼包抄敵軍,大敗匈奴,殺死10萬多人馬。滅了襜襤,打敗東胡,降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后10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前237年,秦軍打敗趙軍。趙國派李牧為大將軍,打敗了秦軍。李牧被封武安君。
前234年,秦國伐趙,李牧又擊敗秦軍,又抵御了韓、魏。
前229年,秦王翦伐趙,趙李牧、司馬尚抵御,但是秦國賄賂了郭開,施行反間計,造謠李牧和司馬尚謀反,于是2人被撤職,李牧不接受命令而被處死。王翦因此打敗趙軍,很快滅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