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藝術:引導學生反思學法和教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上課

題記:只有手里有一把快dao且知道如何用,才能砍到更多的柴。學生反思學法就是磨dao,學生思考教法就是學習如何展示dao功。

教學中的一切都應該向學生公開,這樣有助于把學生培養成小老師,例如讓學生對比幾種學習方法的不同,來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學的另一個最大的秘訣是時刻引導學生回顧反思集體或個人的學習方法,我們不能光顧眼前的柴,也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習方法這把刀的維護和保養。

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課型比如概念課、計算課、圖形課、練習課、復習課該怎么上,要引導學生發現基本的學習流程,這其實就是在引導學生習得最基本的學習方法。

一句話,要像培養一個師范生那樣去引導學生參與到教法研究中來,與教師而言是教法,與學生而言是學法,二者本就是一枚銀幣的正反面。

當學生明白了如何教以后,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程設計與推進中,如此學生的學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對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反思也會更加自覺,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望成為小老師,才能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可以自己上課學習,這是最大的教學目標。

魏書生一開始就站在了山頂的高度來看待課堂上的教與學這兩件事,從最開始他就知道教與學兩面本一體,所以從一開始出手就高,正是很早就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所以他的成就無人可比。大多數教師只是在知識上打轉轉,始終不曾真正在學生如何學上下功夫,也有人被他的學生自己上課所震撼到,但認為不可復制,真的無法模仿嗎?還是出于保守不敢去模仿或出于惰性不愿去模仿?教師把自己的心扉向學生敞開,把自己關于學習的想法告訴學生是對的,這樣的后果是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曾幾何時,教育界也變成了一個斗秀場,但魏書生的學生能自己上課這不使我們教師驚訝嗎?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真的已經過時了嗎?

縱觀多少教育家,皆擺脫不了一個“我”字,或展示自己在知識本質上的專研之深教學構思之精巧,或展示自己對八面玲瓏隨機應變的個人魅力,只有向魏書生、葉圣陶、陶行知等教師才真正懂得教育的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才是真正的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了第一位。

真正的教育大家在想什么?

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可以保證學生關于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問題,但不能保證日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持續提升(會學學會)與對課堂學習的需要(動機興趣等)的問題,所以真正的大家無不在頂層開始思考并設計以下問題:如何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和交流對話?如何讓學生可以自己上課參與教學?

普通教師想的是如何把學生教會,而教育家想的是如何讓學生會學。教師不同的價值取向導致不同的教學行為。

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和上課,可怎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和上課?如何讓想法落地變成現實?這里還有一個從教育理念到實踐技術操作的問題,腦子里想出了船的樣子,還需要把船變為現實的技術。

魏與賁二人比較,魏是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思想上的繼承者和開創者,賁是學生如何學習技術操作層面上的實踐者深化者。設計師固然重要,優秀的技術工人也很重要。理解技術的設計師更懂設計,理解設計的工人更懂實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