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從2014年開始便甚囂塵上,仿佛成為了一劑萬能靈藥,使得很多平臺心向往之。其實共享經濟本身并沒有什么神秘,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聚合和調動個人資源,使其規模化地成為社會資源,為全人類所共享。
如今,知識共享經濟也應運而生,知乎平臺和果殼旗下的在行都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紛紛推出了知乎Live和分答,包括最近嶄露頭角的『智應APP』也想借此東風,并且聲稱自己會在知識共享之路上走到底。
然而,謊話說了太多就成真不了,到底哪家說的是真,哪家說的是假呢?
知乎的轉型意味著它再也不是當年的知乎了
不可否認,知乎在建立初期,算得上是一個高質量的問答平臺。隨著平臺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營銷狗入駐其中,讓眾多忠實用戶就此淚別。
后期,知乎為了維持生計進一步推出知乎Live及值乎,說好的有償共享經濟模式,然而賺錢的永遠是大V們。
分答,披著知識變現外衣的粉絲經濟套現
分答的運營模式,不管是橫看豎看上看下看都是變相的網紅經濟,其本身就是在網絡紅人帶動下的一場盛宴。且不說國民老公的助陣是引發其爆紅的關鍵點,就連前幾日分答推出的生命60秒活動,也是在羅振宇、周國平、姬十三的帶領下,由更多的名人接力下去。我們普通大眾在這場“游戲”中,充其量只算得上是看客吧!
誠然,分答平臺不是只有八卦、噱頭,也不是只有大咖才能從中獲益。但是按照分答一貫的套路來看,未來,網紅仍然會占有牢不可破的地位。
知乎和分答都無法避免的逐漸背離知識經濟的軌道,你問我知識經濟之路是否可行,我要先問你,還有什么平臺膽敢專注知識經濟?
智應的知識共享之路能夠走多遠
可能很多童鞋并不十分了解智應APP,其實它在IT圈已經初露鋒芒。目前來看,智應的定位是IT知識問答平臺,并且是通過一對一的方式,由后臺直接將問題分發給相應的專業用戶解答,因此其運作方式、理念都與前兩者有極大的不同。
沒有八卦、沒有網紅,智應算的上是專注知識經濟中的佼佼者。
但是,創造經濟價值是不可回避的問題,至少保證平臺能夠活下去。所以,智應到底是會從哪個環節獲利,還是依然會落入網紅經濟的怪圈,還需要時間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