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底層思維和方法,可以應用于生活的許多方面,比如說心理學。多學點心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于我們調適自己的心理,還有助于我們了解他人的內心,從而讓我們更好地生活。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原理: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里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后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勢?!?br>
這就是心理學家麥基在《可怕地錯覺》中為我們揭示的秘密。
還記得疑鄰盜斧的故事嗎?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動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頭;瞧瞧那孩子臉上的表情,慌慌張張,像是偷了斧頭;聽聽那孩子說話的樣子,吞吞吐吐,也像是偷了斧頭??傊呛⒆拥囊谎砸恍?,一舉一動,沒有一點不像是偷了斧頭的。不久,這個人在山溝里挖地的時候,找到他丟失的那把斧頭。他再見到鄰家的孩子時,看到孩子的動作神態,沒有一點像是偷了斧頭的了。
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習慣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所以我們都是以自己的角度來評價別人,就像別人以他們的角度來評價我們一樣。
麥基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斗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心中所想的那樣,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b>
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后一定都是農民。
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階層會永遠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奮斗終會有回報。
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終于考進北大,人生從此改變。
這個世界,就如麥基所說: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見什么。你看見什么,才能擁抱什么;你擁抱什么,才能成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