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神,都煙消云散。
第一次看《悟空傳》的時候是在大學,當時覺得只有前序好看,看了前序之后就看不下去,不明白為什么這本書如此名聲在外。
畢業之后,聽說《悟空傳》將被搬上熒幕,又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再次把這本書拿出來,這一次,我卻漸漸的被吸引。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是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有一股壓也壓不住的力量,是一種想沖破一切的力量,為自身、為眾生、為天地萬物的自由而要打碎一切秩序的力量!
孫悟空一生的使命就是斗!戰!勝!對抗天、對抗眾神、對抗一切法度!在生而死,死而生的過程之中,我也不能看懂,到底最終的孫悟空還是不是真正的孫悟空,但是,我們又如何能清楚的分辨,到底什么樣子的才是真正的孫悟空?!
其實這本書的具體情節,我其實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我卻一直忘不掉。
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樣,并沒有真正的看過原著《西游記》,我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央視版的電視劇,六小齡童也是我們心中永恒的經典。或許當時的創作人員們必須考慮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電視劇讓我感覺到的只是一路打怪一路求經的單薄,所吸引我的,是有趣的情節、搞笑的對話和美麗的風景,卻沒有真正打動我的內心。而多年之后,讀到《悟空傳》中的孫悟空,才真正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
天蓬、沙僧都有自己的癡念,天蓬對阿月的感情,不知怎么評價,到生死關頭,才能相認相親。沙僧的琉璃盞是他的執念,可是在別人眼中,卻是一文不值。好像每個人物表達出的,都是我們的某一面,好像很多人在孫悟空的身上也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最后在無知無覺中,還是沿著給定的道路,一路西游。
從當初的《大話西游》,到如今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周星馳對孫悟空的情懷頗深,有人說,他才是真正懂得孫悟空的人。而我認為,哪有什么誰是真正懂得的人,每個人,都是看自己想看到的,即使他看到的你沒看到,或者你看到的他沒看到,那也沒什么關系,只要能讓我們有感觸、能發自內心的喜愛,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