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將詣淮而不得,因夢思以述志
人間離別易多時。
見梅枝。忽相思。
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
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濕紅恨墨淺封題。
寶箏空、無雁飛。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
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
漂零客、淚滿衣。
姜夔一生的摯愛,據考證是在合肥,也即淮南(小序中的“淮”)。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提到這個地方。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
序中提到“予留梁溪,將詣淮而不得”,是說他人在無錫,想去淮南而未去。因而第一段里,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下睹物思人。
梅花開了,令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愛人。小軒窗下,愛人幾度入夢,與之攜手同行。這一段意象,有幾分“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的味道,有同樣低沉而迂回的氣息。而“見梅枝。忽相思。”這六個字,看起來就是最平常不過的敘述,讀來卻異常情切深摯。
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而今天晚上,愛人卻未出現在夢里。他睡不著,只好起身,隨意徘徊。等回到床上,深夜的寒氣已將被子變得冰涼,他卻渾然不覺。“漫”和“尚未知”,都在寫他的恍惚和失神,突出其思念之深。
濕紅恨墨淺封題。
想寫一封信給她。邊流淚邊寫字,淚水打濕了紅箋,哀愁浸透了墨汁。這里的“封題”是指封好信后在封口處簽字畫押。而“淺”字的意思值得玩味。我的感覺是他的動作很小心,輕輕地在封口簽字;或者說,是松松地封了信。也許是想著之后可能還要把信拆開以便修改或添加內容。沒有參考,只能憑感覺胡亂猜測一下了。
寶箏空、無雁飛。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
這幾句寫的都是物是人非。琴空放在那兒,再無人彈奏。當年二人同游的小巷,如今空空如也,只剩斜陽照著古樹。
“無雁飛”這一句挺有意思的。一般在詩詞里提到“雁”和書信,總是令人想到鴻雁傳書,所以我第一時間也就很自然地理解成沒有書信往來的意思。隨后了解到箏上支撐一根根琴弦的,恰恰是叫“雁柱”。那么這兒的“雁”,也就有可能指的是雁柱(見圖)。“無雁飛”就和前一句“寶箏空”是一個意思,指沒有人再彈琴了。又或許,是一語雙關也說不定。
后一句“古木斜暉”,雖然描寫的意象平常,但在這兒卻給人一種特別冷清、寂寞的感覺。
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
此時,他想起曾與愛人約定,一同駕小舟遨游世間。但那已是“舊約”,如今恐怕也難以實現了。歌罷一曲“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念及自己一生飄零,不禁淚流滿面。
“淮南春草賦”指的是漢代淮南王劉安門客淮南小山(是一群人的集體筆名)的《招隱士》,主要表達期待“隱士”歸來的心情。姜夔在此處提及該賦,想必是為了表達愛人盼己歸的心情吧。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想歸去與之團圓?
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為了生計而四處奔走,天涯羈客的心情,大抵也是一樣的。
這位天涯羈客的一生,似乎并無記入史冊的驚心動魄的大事件,或在當時被大肆傳播的轟動新聞。他只是一個很有才卻不怎么得志的人而已。
而這首詞的題材也很尋常,不過是一個詞人,在異鄉思念自己的愛人。
但這首詞特別靜,特別沉,需要細細、緩緩地讀,才能慢慢覺出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