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記錄,是讓生活有條理的第一步

圖片來自網絡

聽說大學里都用電腦了,好像現在認認真真在紙上寫字的也就只有小學生了。

雖然說用電腦是為了節省時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場合電子設備都是最適合的選擇,比如在進行常規個人日程管理的時候,筆和紙就會成為更有效的工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紙和筆的好處。

優點一:效率更高

我們不推薦電子設備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使用手機和電腦對于記錄日程其實操作非常繁瑣。我們測試過上百種的日程管理類APP之后發現,沒有一款能夠真正的得心應手。

受制于APP應用的固有模式,即使再個性化定制其實通常也只是基于標簽啊,類別啊,頁面效果啊,提醒模式啊等等,而基于日程變化調整等行為模式則基本都是固定的方式。

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用手機和用紙筆記錄日程所需要的步驟


優點二:不受干擾

即便你找到了一款非常適合你個人使用習慣的應用,但是在你完成記錄退出應用之后,基于我們對手機的使用習慣,往往很容易再打開微信刷刷朋友圈,打開微博看看熱點,或者玩一局開心消消樂等等等,從你為了記錄某個事項拿起手機開始到你最后放下手機,也許時間已經過去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了。

而紙筆呢,除非你有看見空白就想瘋狂涂鴉的愛好,不然當你記錄完成日程后,紙張對于你顯然沒有更多需要占用時間的內容了。

優點三:解放大腦

如果前兩個優點是關于工具層面的對比,那么這一點則是對于你個體感受最直接的一個優點。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到過,把腦子里低功效高耗能的信息記錄到紙上,可以極大的解放你的思維資源,讓你可以更加專注高效的去思考和記錄更有價值的事情。

我們從早到晚腦子基本就沒有一刻停歇過,不然你現在試一下,能不能一分鐘之內什么都不要想,包括“什么都不要想”這個指令,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都很難達到這樣的狀態,這種被思維所控制的狀態,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被小我所控制的狀態,而這樣的模式也是我們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情緒干擾的重要原因。

將日程內容從腦海中移出,記錄到紙面上,也是我們開始有意識控制思維的一個方式,因為冥想和放空真的很難立竿見影的呈現出效果,但是記錄則容易的多。

優點四:身心聯動

大部分腦力勞動都面臨著長期坐在電腦前面很少運動的一種狀態,我們的思維越活躍,我們的身體越僵化。兩者的差距越大,我們的生活狀態就越容易陷入一種失衡的狀態。

雖然運動是非常好的連接方式,但是專屬而且固定的運動時間對于大部分白領人群顯得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有時候不是自己不想,而是也許一個突如其來的加班或者朋友聚會就輕易的打亂了自己的計劃節奏,越間斷越氣餒。

用書寫的方式想思維中的念頭呈現到紙上,這樣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將意識(心)和身體進行聯系的過程。

久而久之,即使生活再匆忙,至少我們始終有一種方式讓自己保持一種合一的狀態,而不是身體在沉睡,靈魂在狂奔,平衡的生活才有資格去談論追求幸福。

優點五:理性思考

之前我們說過沒有寫出來的都只能叫想法,每時每刻我們的腦子都有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一閃而逝,有的反復思慮。而無形的內容辨別難度總是會更大,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因著腦海中的一個想法就沖動的去做出了一些日后看起來并不理智的行為。

把想法寫出來,可以讓你更加直接的了解你的想法或者事物的計劃,在使用積木規劃法之后,我有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沖動購物的幾率下降了很多。

以前有時候很容易受到圖片或者別人的一句推薦或者自己的一個念頭就立刻去購買商品,因為沒有仔細評估,買回來之后總會覺得有各種不滿意的地方,有些甚至直接就成為了閑置物品,占用空間,再度清理起來也會額外耗費精力,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

而當我把所有想買但不是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的物品都記錄下來之后,有空時我會對著單子再去看看,其中很多就會直接剔除掉,因為沖動過后,你會理智的知曉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

優點六:有形態才會有行動

每天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數不清的念頭,有些一閃而過,有些反復思慮,但因為沒有形態很難真正的被我們認真的思考和認識,讓想法和念頭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晰直觀的看到它們,了解它們和評估它們。而只有當我們對這些想法和念頭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我們才有機會更好去執行它們。

有時候,寫下來這個動作的本身就是一個目標的開端。

愿每一位讀到此處的少年,都能更心思清明,生活無憂。

少年,加油吧!


如果你對生活規劃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文集【肆意生長 認真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