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們常聽人說,當你從事上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以此維持生計時,你就會發現自己沒那么喜歡了。這種感覺就像毀掉一首音樂很簡單,把它設成叫你起床的鬧鈴就行了。

換句話說,做什么做久了都會煩,即使是你感興趣的東西。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并不是你做的事情煩,而是你自己煩而已。

說白了,是你不肯堅持。因為不是不喜歡,而是你怕苦怕累怕麻煩。所以,即使做上了喜歡的事情,終有一天也還是會發覺自己不喜歡。

所以說,最可怕的從來不是不喜歡,最可怕的是一直把不喜歡當成借口。

如果現在你正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那我要恭喜你,你只要想辦法堅持做下去就好了。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在這個領域基本就功成名就了。

但若你現在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而你又想去做自己喜歡的,那就想辦法去做。這種情況主要針對兩類人群――大學生和在職者。

對于大學生而言,大致分三種情況。第一種,剛走進大學校園不久,覺得自己不喜歡所學的專業,決定退學,回到高三重新回爐。但是,估計很少有人會選擇這一條路。

第二種情況,同樣是大一新生,覺得重新回爐風險太大,那就可以考慮轉專業。

一般,不同的學校對轉專業的條件也會有所差別,但普遍都會對學習成績有要求。拿我的母校來說,綜合排名達到本專業的前三名才有資格轉專業。

可是,我的母校并非名校,所以平時上課稍微用點心,考試準備的時候,多多參考往年的資料和考試題,刻苦耐勞地死記硬背,基本就可以考一個很不錯的成績。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么轉專業是非常可行的。

當然,在轉專業之前,你要了解自己喜歡的那個專業。可以弄一張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課程表(如果你真的想轉專業,厚著臉皮要也能要來),多去蹭課旁聽,看看到底自己是不是適合和喜歡。

第三種情況就是你沒辦法轉專業或者你的學校真就沒有你喜歡的專業,那么你可以通過考研來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

早早地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去想盡辦法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的情況。然后,堅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可能你在考研的過程中,另辟蹊徑,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確立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大學一畢業,便從事上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美夢成真的前提還是確確實實的努力。

說完了大學生,我們說一說在職者怎么做上自己喜歡的事。我們也都能想得到,無非就是轉行。可但凡我們猶豫要不要轉行,那就說明我們一時半會兒轉不了行。

因此,我們需要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通過讀書,自學,聽講座,上網課,自我實踐等各種能找得到的途徑來逐步構建自己感興趣領域的知識體系。等到時機成熟,再將這一業余愛好發展成自己的主業,美其名曰:轉行。

在這里,我想講一個自己身邊的真實例子。我的口語啟蒙老師,他大學的專業是機械自動化一類的,但是他喜歡的專業是外語。他在上大學的時候,一直堅持學外語,堅持晨讀,堅持背單詞,不斷地參加外語比賽,不斷地參加外語培訓……

他畢業的時候,沒有直接從事跟外語相關的行業,從事的還是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他把自己有關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自己長久以來的外語功底相結合,漸漸地成為了自己所在行業的同聲傳譯專家。

除了這個例子,也不乏我們熟知的許多公眾人物。比如著名喜劇明星憨豆先生,他本身是學物理的;著名暢銷書作家畢淑敏,她本身是學醫的;著名的中國電視人陳虻,他本身是學光學工程的。

當然,不管是轉專業還是轉行,大家多少都會有一個顧慮,即一樣東西,自己學了那么久或者從事了那么久,轉了專業,轉了行之后豈不是白白浪費?

有人說這種心理是沉沒成本在作祟,呼吁大家不該被沉沒成本所束縛,要為了夢想,不計代價,勇敢地做出抉擇。

我本身很不贊成這種看法。首先,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再者,不管是上學受教育也好,還是職場上積累經驗也好罷,你現在之所以能成為你,是因為你從前所有的經歷在發揮著作用。退一步講,如果沒有從前的這些經歷,你現在就不會有勇氣或者不會有可能去轉專業和轉行。

最后,引用黃執中老師的一句話――最怕半吊子。喜歡就去做,恰如愛一個人就該去表白。千萬不要喜歡著,還左顧右盼,怕這怕那。人生的詩篇可以有委婉和含蓄,但是轉折的時候也需要快刀斬亂麻。

我們需要考慮,但我們永遠都不會考慮周全。我們需要準備,但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