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的經濟學故事
最近迷上了經濟學的概念,尤其是在閱讀完了《經濟為什么會崩潰》之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哈,經濟學原來可以這么簡單!!!
打亂了原先的閱讀計劃,又開始了另外一本經濟學入門讀物《一課經濟學》,相對來說枯燥了一些,但是其中的推理論斷很有意思。
針對于各種謬論的駁斥更是一針見血,這是目前我的進度。
經濟為什么會崩潰,引用了一個漁村的故事:
有三個人住在一個島上,他們用徒手的方式捕魚,一天只能捕一條,一個人一天吃一條,僅僅滿足溫飽。
但是其中有一個忍著餓制造了漁網,僅僅一個小時就能捕一條,于是資本出現了。
這個人有很多選擇:
- 可以選擇放貸,讓另外兩個制造漁網,這就是投資。
- 還有就是一個都不借,這樣他就無法通過儲蓄,不經過勞動也能收益了。
- 再有就是雇傭另外兩個人,用一條半魚的代價,這樣的話剩下的收益就都是自己的了…
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投資,大家都有了漁網,而且每個人每天可以吃兩條魚了,還有了額外的儲蓄,這樣的話滿足了最基本的溫飽,新的需求出現了。
人們不在滿足樹葉做的衣服和簡單的捕魚活動,有一個人制造了更好看更耐用的棕櫚葉衣服,有一個制造了美味的烤魚,還有一個制造了沖浪板。這樣不同的需求導致了交易的出現。
但是有人想要沖浪對方卻不需要烤魚,有人想要衣服對方不需要沖浪板…
人們需要一種新的通用的價值尺度,一種可以換取其他事物的東西,這就出現了“貨幣”
以上是《經濟為什么會崩潰》的簡單摘抄,具體以原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