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德宗貞元年間里的一個清明節(jié),詩人崔護走進了京城南郊,游春賞景,口渴之時扣響了不遠處一處院落的大門,走出來的姑娘端莊秀美,不僅止了崔護的干渴,還給他留下了無盡的思戀。但他們只是注目久之,而后一別一年未復(fù)見。
一年后的又一個清明節(jié),崔護思及姑娘,情不可抑,不顧一切的找到那個院落,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鎖,無人應(yīng)答。感慨之時,他揮筆一就,在門上題詩而去。那首詩,就是有名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這個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后面的才是高潮:后數(shù)日,崔護重訪此地,復(fù)再尋之,發(fā)現(xiàn)姑娘已經(jīng)死去,在其老父的哭聲中,得知一年前與姑娘分別后,姑娘若有所失,思緒恍惚,在瞧見自己前日的題詩之后更是病入膏肓,絕食數(shù)日而死。崔護心大慟,進屋看見姑娘的尸身仍不減生時風(fēng)采,他抬起姑娘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一邊哭一邊在嘴邊不住地說著:“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奇跡發(fā)生了,姑娘不一會竟睜開了眼,死而復(fù)生。
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愛之誠,相愛相慕之意只藏在初時的對視顧盼,一年來的若有所失,夾著沉重思念與執(zhí)著的故地重訪中;愛之深,深得女子愿為他香魂隕斷,芳華早逝;最后良人在旁,死而復(fù)生,眷屬成雙,終得圓滿。在《唐傳奇》中這個美麗的愛情篇章,以它動人的魅力傳誦至今,戲曲文章總能窺見它的幾分影子。
在《唐傳奇》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愛情除了《崔護》這一篇,其他篇章也有涉及,如明代著名傳奇《牡丹亭》的藍本——《離魂記》,其中的女主人公倩娘,因與郎君王宙愛戀至深,情鐘至此,竟能魂脫軀殼去投奔王宙,五年之后才魂歸本身。深情不易,古人深知。把倩娘寫的那么大膽又深情,突破禮數(shù)與家族的阻攔,寄托的寓意深刻久遠,對愛情的忠誠與憧憬也深擊我心。
既有癡情人,自有負心郎。在《鶯鶯傳》中張生先是對鶯鶯動了情而屬情詩相對,甚至夜跨西廂房,等到深處閨中,堅守女貞的鶯鶯對他用情至深,身心憔悴之時卻害怕被鶯鶯迷惑而與之斷絕情意。本以為至此而安,不料待鶯鶯嫁為人婦時又想求見她一面,恬不知羞,始亂終棄的張生自然是不被鶯鶯所理會,鶯鶯謝絕的方式還算溫柔,賦詩張生一首,勸他“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闭湎а矍叭?,莫再負了另一癡情女子的心,而曾為之消瘦減容的鶯鶯所受的情傷,則要待歲月與另一良人來補了。
但鶯鶯還是幸運的,她沒有像霍小玉一般遇上李益這樣的負心郎,當初與小玉情比金堅,山盟海誓的李益在赴官上任后就服從母親安排迎娶盧氏,之后未給小玉透露半點消息以絕其念想,在小玉貧困落魄,形銷骨立之時不去探望接濟,在小玉上門尋他之時也整日躲避。在最終迫不得已的相見之時,小玉郁結(jié)于心,含恨而逝,香魂一縷歸天際,留在世間的最后一句話是對李益負心的怨意與詛咒。
愛情與婚姻的萬象《唐傳奇》雖不能一一包羅,但卻為后世,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好的范本。傳奇中負心就是負心,忠誠就是忠誠,在我們眼中,在古人眼中,見解并沒什么太大差別,文字貫古通今,于人無甚差異。我們可以從其中認識唐人的愛情理念與婚姻追求,其中更重要的是,在我們閱讀其中時深有同感,深有體會,在生活中寓情寓人時總會拍頭一驚:我正想要的,我正想體會的,不就是書中所書之意嗎?書中傳奇故事入了我們的眼后,在以后走到何方,所處何事,還會使我們在某時某刻再度品味,結(jié)合生活的共鳴,給我們獨一無二的體驗。
二
說到《唐傳奇》,怎少的了俠客英雄。
翻開書,跳于紙上的有膽識過人,大仁大義的英雄李靖,有亂世中扶導(dǎo)李靖的豪俠虬髯客,有身疾似鷹,仗義勇為的昆侖奴,有道法高深,普救天下的樊夫人,有好武惜客,豪爽大氣的僧俠……
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明人善任,滴恩必報又武藝高強的游俠聶隱娘,聶隱娘自幼被一神秘尼姑擄走,在尼姑手下學(xué)藝五年,在第五年之時手刃了兩個不仁不義之士,學(xué)成歸家,之后奉魏帥之命去暗殺陳許節(jié)度使劉昌裔,不料被劉昌裔人格折服,轉(zhuǎn)而倒戈輔助了他,為他解決了魏帥的刺殺,在劉昌裔調(diào)任京師之時毅然訣別,轉(zhuǎn)而行遍天下,拜山謁水,尋訪高人。隱娘之豪義闊達,故事情節(jié)之曲折,足令人拍手稱快。
除此俠客英雄的篇章,《唐傳奇》中還有不少志怪小說,情節(jié)離奇卻動人,也有由當時民間盛傳的故事藝術(shù)加工而成的人物傳記,當然也有不少反映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安史之亂,道教盛行的史實,更有反映人生短暫,名利浮虛的《枕中記》與《南柯太守傳》,黃粱夢與南柯一夢的流傳自此而開。它們各有其藝術(shù)魅力與審美價值。多說成籠統(tǒng),我不加多言。
三
說來慚愧,其實并沒有什么沖動寫下這篇文,自高中之后,看文言文猶如看教科書一樣枯燥,雖有文白對照,但當某刻手中翻開此書時半點胃口都無,眼睛總會被其他東西吸引了去,看一本唐傳奇精選,我斷斷續(xù)續(xù)的讀,足足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可是當我寫起這篇文,兩個多月中所看的故事開始一一在腦中浮現(xiàn),連線整合,曾經(jīng)讓我昏昏欲睡的文字在心里如同珠璣,寫得越多,感覺越深,越加領(lǐng)略得到傳奇中所表達的寓意,越被其中故事的魅力所折服,越加覺得這些傳奇故事的作者偉大,越來越幸運——好在我讀完了這本書,好在我遇上了這一本書。
對待一本好書,感覺不過如此。
這也更讓我堅定,看不下書的時候其實也沒那么糟糕,心境與境遇不同,體驗自會不同,曾經(jīng)讓自己頭疼的文字,也許總有一天會在心中大放異彩,一本好書不必在一時綻放它的魅力,日久生情,待它發(fā)酵成陳年酒香也挺好的。
我也相信,讀書是一場自我的修煉,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最后回到那場唐傳奇,若有機會,還真想夢回長安,在那一段歷史中順著《唐傳奇》的蹤跡去看看朝代興衰,世俗人情的精彩,傳奇中的珠璣化為朵朵繁華落于夢中,文學(xué)的魅力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