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社群,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一下子就回答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
玩社群,可不只是1+1=2的算法。
王者榮耀打排位要保持戰績上王者,無外乎這么幾個因素,和我們玩社群其實是一樣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自身因素:操作技巧,符文配置,合理給力的裝備
玩社群其實也是一樣的。針對運營者本身來說,需要解決自身能力問題。你產品再給力,客戶再精準,但是你沒有有效的把產品帶到你精準用戶面前,沒有足夠的措施激活你的客戶,那社群也是運營不起來的。一個健康的社群,它存在的基礎無外乎這么幾方面:
共同的話題/目標/愛好/方向;
用戶能獲取有價值的東西;
足夠的互動溝通
但是大多數的社群運營不健康進而死亡,無外乎這幾方面做得不夠。
往大了說,一個社群就是一個組織一個公司,它需要配置,管理者,執行者,監督者,有結構層次,也有領導上下級,多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才,才能把這個公司正常的運營起來,社群,也是如此。
團隊因素:及時支援的隊友;提前指定好戰術,安排工作分配:推塔、清兵、打野、打BOSS;避免口舌,團結和氣
前面我們有說社群就是一個公司,在整體運營過程中,我們需要各個部門配合,達到統一的目標。相信我,一個人在戰斗的社群是走不長遠的。再牛逼的運營,也需要人幫忙。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單打獨斗是行不通。但是組織框架也不需要多復雜,簡單來說可分為:
群主,或是意見領袖是非常重要的,制定規則,發布活動,中獎通知等
管理者,主要負責清理打廣告的,拉人踢人
解決者,主要解決社群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解答
活躍者,主要負責社群氣氛,制造話題,分發紅包
維護者,專業的主動維護客戶情感,交流,關心。
團隊成員間相互配合,多溝通交流,避免把合作中的小問題累積成大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競爭對手因素:對方陣營內訌,對手裝備不行,對手的進攻目標不統一。
在傳統銷售中有這么一個理念:客戶就是上帝。但是這句話我覺得有點絕對。我認為客戶不是上帝,因為上帝需用你去信仰,去奉獻。但是客戶,我們的終極目的只是想把他們口袋的錢放到我們的口袋里。僅此而已,所以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要解決的敵人,怎么把客戶搞定,讓他們下單付款。這個使我們做銷售要做的。
我們做活動,免費贈送,積分兌換,有獎競猜,折扣回饋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達成交易。是利用客戶貪便宜的心態,從眾的心態,好奇的心態,心存僥幸的心態所指定的戰略,都是為了最終達成交易。所以說客戶就是敵人,我們通過戰術技巧讓客戶下單付款就是戰斗勝利了。
游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勝利,那社群的本質也是為了如此,吸粉,留存,轉化成交,售后。多方面的營銷構成了社群存在的方式。
即是是打游戲,再牛逼的人也不敢說排位一局沒輸過,段位一次沒掉過,那怎么才能上王者呢?堅持不懈的玩下去。十把不行就100把,把段位一個鉆一個鉆打上去,社群營銷也是如此。怎么把社群做好,也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
我在頭條看到一篇文章說的特別好,我特別認同:微信,QQ從來都是構建社群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社群本身,賣貨,培訓,發紅包拉人氣這種赤裸裸奔著利益去而組建的社群都不能長久存在,都不能稱之為社群。
因此我覺得社群存在的意義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是群主單向給社群成員輸出什么,而是社群成員間相互輸出,具有顯著的價值。這樣的社群才是有質量的社群,大家都會感興趣,自然而然的活躍度就會很高,因為這樣有質量的社群能夠實現層次需求理論的第三層:自我價值的實現。這里的價值可以使任何東西,一段信息,一篇文章,一個點子等等。君不見馬云,王健林的朋友圈,有質量的社群才是真正的社群。
圖片來源于網絡
總結:社群存在的核心就是價值,有持續的提供價值,因為引申到另外一個領域,品牌。因為品牌能夠為社群提供長期,有價值的東西,例如小米社群,杜蕾斯社群。品牌就是最大的信任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