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美,在其意外。
黃山之旅,遇見盧村,遇見了最意外的風景,留下了最美的記憶。
五月時,先生被邀去黃山講課,我和兒子便一同前往。
住在黃山悅榕莊,旁邊就是盧村。
同為徽派建筑的古村落,盧村遠沒有西遞、宏村有名氣,我們事先并沒有去參觀的計劃。
因為近且酒店客人配導游、免費參觀,所以趁著先生講課,我們便跑去盧村玩,沒想到這無心插柳之舉,成就了這次黃山之行最美麗的邂逅。
一見面,盧村便讓我頓生好感。
盧村的選址非常巧妙,“依山建屋,傍水結村”,依山傍水的古村落與周圍的平原、溪水、山林融為一體。
恰好剛剛下過雨,遠遠望去,雨后的山峰云霧澎湃,薄霧傾泄而下,與白墻墨瓦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山水畫卷。
逆水進村
和很多古老的村莊一樣,溪水穿盧村而過,“逆水進村,順水出村”,跟著這條規律走,便不會迷路。
粉墻黛瓦,層層疊疊,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逼仄弄巷,曲折連環,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典型的徽派建筑,行走其間,美不勝收,我的心里簡直樂開了花。
盧村極其安靜,除了我們一行人,再看不到其他游人。
我們穿街走巷,登堂入室。
比起商業化的那些古村,這里顯得的樸素的多,根本看不到旌旗招展,就是輾轉找到一個商鋪,也是村民自己買東西的小鋪。
村民們多是年長之人,看到我們見怪不怪,洗衣做飯,聊天閑坐,悠然自得。
而我覺得自己像個不請自來的客人。所以,一邊兒貪戀主人家的美好,一邊兒又擔心打攪了他的生活而心生不安,這矛盾的滋味兒啊,真是酸爽!
坐井觀天
幾乎每一幢住宅里都設有天井,這是徽派建筑最基本的建筑格式。
天井使得屋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廳堂面對天井開放,廳堂和天井融為一體,坐在廳堂內能夠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真可謂坐“井”觀天了。
洗心革面
盧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樓群,有“天下第一木雕樓”的美譽。
這種贊譽并不為過,因為它確實稱得上是最質樸、最自然、最壯觀、最細膩的木雕博物館。
這七座木雕樓,都是盧幫燮于清代道光年間所建造。盧幫燮人稱盧百萬,早年經商,后入朝為官,娶妻妾六房,功成名就,兒孫滿堂,于是傾家財建造了這群令人嘆為觀止的木雕樓。
可是,當你站在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前,你會發現99%的人物面部雕刻都被削平了,這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即使這樣,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依然能夠通過細膩的手法、鏤空的深淺層次讓人覺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漫步村中,鴨子在清澈小溪里游來游去,貓貓在睡覺,狗狗在散步,溪水汩汩流淌,偶爾傳來一兩聲洗衣服捶棒的敲擊聲。
每個人大概都做過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夢,而盧村讓這個夢成真。
恬淡幽靜的鄉村生活,像一幅天然的水彩畫,真實的展現在我面前。
盧村的質樸和清澈讓我心平氣和,仿佛帶我回到了兒時的純真,忘卻了城市的喧嘩。
這就是我心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盧村這篇文章,做的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