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觀察永澄50天實驗?請查看以下內容:
7月2日,永澄老師啟動了一個日更留言實驗活動:#觀察永澄50天-XX天#。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7月2日起,我啟動了一個實驗,我需要用50天的時間去驗證一個結論~現在,我想邀請讀者們參與這場實驗(50天內,我不會向你透露這是什么實驗),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此外,強烈建議你在留言區留言,并使用固定標記,例如:“#觀察永澄50天-05天# XXXXXXXXXXXX”。
愿意參加的伙伴,請每天觀察我的公眾號的推文,尋找推文的規律和目的,然后推測我的實驗到底是在干什么。
然后參與者還有福利哈:
50天后,我會邀請完成50天觀察(留言50天)的伙伴進行一個閉門會議,交流我在策劃這個實驗的前因后果、思路方法、以及具體說明我所研究的對象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天,我會向你詢問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說得最精準的五個人,我會將你請入我的后宮群,要知道,這個群已經關閉三個月了。
我參與了,永澄老師的活動,誰參與誰受益,誰知道哈!
請掃描下方永澄老師的二維碼,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來躍遷!
本篇使用觀察模板:
#觀察永澄50天-0X天#
文章標題
【問題】
【留言】
【學習筆記鏈接】
留言部分
#永澄留言51天#
170831永澄:系統思維是什么-03?
【我的收獲】雖然觀察留言50天活動已經結束 ,但這50天中自我覺察有進步,所以自己想繼續這個活動并進行編號。
?1、老大在本更中詳寫了個人有效成長部分關于系統及系統思維的一些推論,值得好好研究。現在已經學會分析問題不歸單音,看到老大說“不就是”,想起以前生活中確實會出現這樣的想法,而且經常帶有怨氣,就知道之前的自己有多幼稚和無知。現在知道思考問題要用模型,前后要有因果關系,這樣才能看得更清楚。這些模型方面自己還要加強整理、內化。
?2、現在覺得要學的東西好多,時間不夠,這是不是陷入了做多的狀態?然后又想高標準地做事,更耗費時間了,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取舍。質量不能降低,數量也不想減少,我的軸心、我的抓手事件到底是什么呢?思考真的好費心力……
?3、老大在文中說:做事情要做少、但是要提高標準,少就是多,你設定的標準決定著你的人生。那我還是高標準的做事吧,做精一點,慢慢積累。
?4、50天的留言活動結束了,翻回去看看,自己的留言質量和高能小伙伴們比起來,理論性、邏輯性的東西還很欠缺,多的感性認識。但能跟下來堅持50天(當中有8天左右是最后集中補的),以自己的最認真的態度,基本每一篇都先幕布手打整理做筆記,以自己的高標準來寫留言,雖然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系統,但對比剛開始看老大的日更覺得理論性太強看不懂相比 ,已經進步了許多。腦子里模模糊糊有了許多碎片的概念,下一步,就是繼續學習,把這些碎片慢慢地拼湊起來,另外,學到的一些東西,一定要實踐。現在終于知道“知行合一”是有多么的重要。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37JS6pnal1
#觀察永澄50天-50天大結局#
170830永澄:系統思維是什么-02?
【問題】這四個價值中,你對哪一條感受最深?你能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嗎?
【留言】系統思維的四個價值中理解、判斷、決策和改變,對判斷和決策理解還不透徹,理解比較多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改變了。老大列舉了三個改變方法:第二序改變、三層系統、復雜系統自影響 。現在正在嘗試用多層系統中的"ETA脫困四問",來解決自己常見的情緒背后到底蘊含了哪些事件,又如何改進。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37JS6pnal1
#觀察永澄50天-49天#
170829永澄:系統思維是什么-01?
【問題】你所處的競爭環境中,你有競爭優勢的項目中,你所擁有的白箱系統是什么?如果有競爭對手(或者領導)優于自己,那么他的白箱系統優于你的地方是什么?
【留言】這個問題開始不知如何回答。看了留言,有了啟發,試著回答一下:我的白箱是自己負責的業務做精通,并能為分支機構相關人員提供咨詢及指導。但學習了系統思維后,我覺得自己以前僅是在“做好”這個層面努力,是不是要將白箱擴展到“主動做好、做精”?如何擴大我的白箱層次?學習思考工具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我覺得領導優于自己,那么他的白箱系統層次更多,把握事情本質能力、協調能力、支持能力、堅韌能力,甚至我自以為豪的認真態度,都比我強。這樣一分析,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好多。我覺得自己現在要快速實踐反思日記,一定要不怕麻煩,花時間來做。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37JS6pnal1
#觀察永澄50天實驗-48天#
170828永澄:每個人都可以快速上手的最小成長策略是什么?
【問題】如果你給自己定一個3天內可以完成的任務,提前思考它的成果并推進完成,你會選擇什么任務?你會記錄自己的實踐過程并向我反饋么?
【我的收獲】1、價值 = 無差別的時間 * 有差別的行為,價值公式意味著:每份單位時間的長度是相同的,導致價值不同的原因是行為。2、最終的價值如何體現?績效和成果是掛鉤的,從最小入手,那就是從產生成果開始。3、三類成果列舉:K1是項目管理可交付成果、K2是項目成果、K3是成果生成方法。
【留言】想要提升自身價值,就要產出成果。就像參加老大的共讀活動,光聽只會獲得啟發感,只有產出作品聲音,才能真正理解并實踐。給自己定一個3天內可以完成的任務:《快思慢想》共讀已經恢復了,而我因為搬家、網絡等原因都沒顧上聽,準備這三天跟上并整理成筆記。
#觀察永澄50天實驗-47天#
170827永澄:積超送來了認知體系全新的破和立
【問題】沒有寫問題
【留言】曾經我經常會問自己,為什么自己要這么努力,還活的這么累(其實以現在的眼光看,根本沒努力到點子上,也談不上成長和實踐),到底有什么意義?差點就想放棄。看到文中真實的老大,忽然覺得自己并不孤單,把做事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分開,嗯,我又學到一招,雖然還不太明白,但先做起來就是。
#觀察永澄50天實驗-46天#
170826永澄:嘗試寫個小冊子——如何生成知識專題
【問題】你要不要寫一個什么樣的小的知識專題呢?如果你要寫,你想寫個什么呢?如果你要聯機寫作,你要怎么做呢?
【留言】越學習越覺得自己無知。想要整理的東西太多,如果要寫小知識專題,最希望寫出如何理性思考。不過這個范圍貌似太大了,自己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框架,現在還是要多積累。如果要聯機寫作,先發動小伙伴,成立學習群,寫明群運行規則 ,運用幕布、石墨等工具一起搞事情。
#觀察永澄50天實驗-45天#
170825 讓自己停幾天
【問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留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階段也都有不同的選擇,無須驚訝,也無須質疑為何與當初說的不一樣。世事在變,人的想法也在變化 。順其自然,愿我們都能努力工作,認真生活,擁有一個好心態。
【學習筆記】
本更內容:從自己的健身教練對知識創業者的看法講起(把自己弄的累得不像樣),提出問題:一個人究竟如何判斷自己就是存在的呢?老大做了決定:準備降速自己的工作節奏,希望早點恢復到合適的狀態,和愛的人在一起,努力工作,認真生活。
#觀察永澄50天-44天#
170824永澄:當能量不足時,到底要怎么辦?
【問題】沒有能量的時候,你都是怎么處理的?今天的內容給你最大的啟發是什么?你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留言】沒有能量的時候,我一般后退蜷縮,放縱自己消磨時間,看劇、找人聊天什么的。
今天的內容給我印象最深、觸動最大的如下:一是提高了自己看待問題的高度,以前總覺得有些事情好難做,其實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導致的,是因為自己不知道、不會做才覺得驗難,而且自己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二是明白了為什么自己經常好端端地做著一件事,突然之間就泄了氣,經常是因為內在沖突的原因。最重要的收獲是老大給的自我修煉的神器:能量不足—>想辦法讓自己奮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自己給自己打氣—>繼續做事……
下一步行動:這一階段忙著搬家,新地方又沒有網絡,觀察留言活動和快思慢想的共讀活動都中斷了。而我居然一點繼續下去的感覺都沒有,本來想估計這次又要半途而廢了,沒想到老大及時雨就來了。下一步的具體行動,繼續追趕補上這兩個行動的課程。下一步的提升思維行動:既然現在知道了一切打開自己全新認知的都是學習,我要學習更新哪些認知?做哪些事情可以大概率 讓自己更新認知?
【學習筆記】1、講了什么:本更講了如何解決沒有能量的問題。先提出問題“沒有動力/能力/興趣/狀態,怎么辦?“,并揭示了原因:意義感缺失 、價值感缺失及內在沖突(分為積累的結果和突變的環境)。接著提出三個解決方法:一是不斷學習更新認知,二是構建社會支持系統(導師、小圈子、密友、社會群體),三是進行自我修煉(能量不足時越要做做做)。
2、怎么講的:黃金思維圈。what-why-how。
【金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因為不知道、不會做導致的;
所有的技能都是可以被習得的。
一切打開自己全新認知的都是學習。
越是沒有能量,越是要做做做,越是不做,越是沒有能量。
#觀察永澄50天-43天#
170822永澄:目標,必須要像渴望呼吸一般?
【問題】你有沒有被某一句話、一個故事在激勵,當自己沒有能量的時候,這句話、這件事就會給你巨大的力量,推動著你往前去?能告訴我那是什么嗎?
【留言】奧地利精神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中說,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態度。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每每把這句話拿出來鼓勵自己,整理好心情,繼續前行。
#觀察永澄50天-42天#
170821永澄:意義、目的、目標、資源的關系
【問題】是否有人用愛的名義綁架你、控制你?如果有的話,你要怎么擺脫這份沉重的恩賜呢?
【留言】長輩親戚中有人嘗試用愛的名義控制我,原來只知道硬抗,大家不歡而散,現在則知道可以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HHw2XJKm1
#觀察永澄50天-41天#
170820永澄:睡了40個小時的體驗報告
【問題】你在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動時,突然出現發燒的情況,在你還有能力堅持去做的時候,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呢?你最想要的是什么,為了最想要的你愿意付出什么?
【留言】以前,如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動時突然發燒,只要有能力堅持去,我會支撐著去做完。但是目睹著親人因為事業不斷透支健康最終倒下后,我的想法有了改變,象我們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堅力量,我會安排好保險等各類身后保障,在保證自己不長期透支健康的前提下,努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家人過上無憂幸福的生活,但是,我決不會以付出我的健康為代價,因為我知道,人生不同時期要承擔的責任側重點不一樣,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很抱歉這個答案也許會和許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樣,但是想法是和經歷相關的。只遺憾以前的自己為什么那么浪費大把的光陰。
希望老大快點好起來!祝安康!
(另,不知老大有沒有每年體檢的習慣?一定要保重身體哈,你不僅是我們的領路人,也是你家庭的重心啊。)
#觀察永澄50天-40天#
170818永澄:接下來,就是要一起實踐躍遷了!
如果你又想跟著他人躍遷式的發展,自己內心的小我又跳出來說,那都是大神做的事情,我做不到的。這個時候你要怎么處理?是維持第一反應、立刻讓自己的小我得到滿足,還是會怎么處理呢?
【問題】如果你又想跟著他人躍遷式的發展,自己內心的小我又跳出來說,那都是大神做的事情,我做不到的。這個時候你要怎么處理?是維持第一反應、立刻讓自己的小我得到滿足,還是會怎么處理呢?
【留言】換作以前,我一定就暗搓搓地退縮了,讓大神去做大神的事,平凡人過平凡人的生活吧。而現在不會了。我知道了大神之所以成為大神,也是從平凡人通過努力、行動修煉而來,就像老大的發展,何嘗不是他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如果我只是看著別人的果興嘆,不想經歷其中的艱辛,那如何能達到躍遷式的發展?就只能等著被別人碾壓吧。所以,選擇導師,跟緊老大,一步步積累,把堅持形成習慣,走向通往躍遷之路。
#觀察永澄50天-39天#
170817永澄:為什么“做多”是一件高概率錯誤的事情?
【本更內容】1、結論:寧可開放,謹慎封閉;寧可剝離,謹慎做多。2、本文邏輯:先介紹遞弱代償,再討論遞弱代償和熵對系統的影響,其次傾倒出反直覺的解決方案,蝦兵舉兩個案例來佐證。3、通過熵減的方式可以讓系統去往死亡的方向變慢或者暫停。熵減有兩大方法:一是通過增加系統功能來對沖熵增,重新激活系統;二是通過開放系統和外部系統組合成更大的體系,引入熵關系,保持系統活力。即做多和開放。但自然發生的“遞弱代償”以及必然發生的“熵增”,在第一反應的推動下,讓自己一邊自救一邊走向死亡。4、越是自然反應得出的策略,也越是平庸的策略。真正高收益 的策略通常是反直覺的:不做多,而是開放。5、案例:成長者做少得多思路-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工作崗位,在干中學,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己做事情 的方法總結并分享給身邊的人。課程研發者-找出新產品的用戶收益點,通過作業設計讓收益點必須實現,以產生口碑傳播。方案本質:復雜系統,長周期、找到關鍵點、極簡規律 、投入、耐心觀察系統延時反饋。理解后再結合三層系統理論。
【問題】你有沒有過無意識做多的情況,然后導致你越來越困擾,甚至崩潰的情況?那是一件什么事,如果你現在用專注和開放的策略來解決,你會怎么做呢?把故事講來聽聽吧
【留言】某項業務換了個新系統,事前對眾多分支機構使用人員已進行過業務視頻培訓。但實際開始使用時,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斷電話咨詢流程,弄得無法正常工作。然后把相關關鍵點寫了教程公布給大家,并根據大家問題不斷更新改進。只剩下個別幾個不看教程張嘴就問的人,再對這些人個別輔導。一段時間后恢復正常工作。如果現在用專注和開放的策略,我會在其中加入針對關鍵點的考試環節,視頻培訓后考一次,公布教程后考一次,這樣可以解決大多數人的問題。
#觀察永澄50天-38天#
170816永澄:成為幕布布道師
【問題】如果你想要借助一個平臺實現自己勢能的拉升,你會采用什么方法?你如何識別哪個平臺有機會,可以去站位呢?如果你要通過幕布展現自己,你會怎么做呢?
【留言】1、想要借助一個平臺實現自己勢能的拉升,在這個平臺上持續穩定的輸出自己的作品,讓平臺看到自己的實力,認為自己可以帶來宣傳效應。
2、識別平臺機會去站位?這個不太清楚。我想應該是自己喜歡使用的平臺、使用頻率高的平臺 。
3、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持續向幕布投稿;參加老大的開發幕布使用體系方法論小組。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2Pby1hnn51
#觀察永澄50天-37天#
170815永澄:茫然的時候,要重建你的意義感
【問題】你認為你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你認為觀察我的躍遷實驗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躍遷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么?
【留言】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我人生的意義。為家人、為工作、為社會,活著,并且盡自己最大努力生活得好。(胸無大志的體現。)
觀察老大的躍遷實驗對我的意義:1、參加觀察實驗連續留言50天,能使我認真地閱讀分析每篇日更文章(沒有這個活動,好像讀文的積極性和深入性就不是很高,是不是我在積極主動方面非常欠缺?)2、老大是高手,看高手分析如何躍遷,也是一種聯機學習的方法,做少得多,受益非淺!
躍遷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么: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提高自己的層次,帶給自己更好的生活。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1FH7-0z3L1
#觀察永澄50天實驗-36天#
170814永澄:知識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本更內容】 1、如果一件極度確定、一直傳承、別人都這么做的事情,要問問它是不是真的那么理所當然。從能力圈來說,知識管理究竟是否重要?要從判斷價值觀和判斷必要性入手。話術: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把目的都羅列出來,有時在有效層都是成立的,但是,整合在“知識管理”的套路里,就產生悖論。
2、知識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力管理是目的,知識管理是手段。所以,老大重樣組合自己的課程體系:不再講知識管理,而是徹底轉換成能力管理,培養為了“解決問題、在自己的環境中產生核心競爭力”的伙伴。而不再培養只是為了增加知識的伙伴。
3、能力=知識+技能+才干
【問題】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后來發現它不僅不對,還擋住了你的發展?當你突破之后帶來了一段巨大的成長和提升?有的話,講給我聽聽吧。
【留言】從事的是財務工作,以前以為需要很多專業知識,于是熱衷于考各種專業資格證書。后來發現,工作上只有這些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是陷入了能力=知識的怪圈。于是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范圍,試著鍛煉多維度的能力。巨大的成長和提升暫時還沒看到,不過我堅信是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目前還只是處于價值積累階段。所以我有信心,慢慢來。
#觀察永澄50天實驗-35天#
170813永澄:不帶金箍,無法救你,帶上金箍,如何愛你
【問題】在你眼中,永澄是個什么樣的人?
【留言】看完本更,尤其是看到那句:“影片所投射出的無奈,在萬籟寂靜的三點半,從眼角奪眶而出”,我竟然恍惚了,這還是我印象中那個縱橫開闔,無論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抑或普普通通的一本書,都能洋洋灑灑、入木三分地分析透徹,并且都是那種高級燒腦,讓人看了有讀了假書的感覺的、永遠理智清醒的指路人永澄老大么?(后來發現他居然又在分析影片邏輯了……恢復原狀)
不過聯想到老媽子的這個特性,我想,這才是真實的老大吧,你能真實地感覺到,隱藏在他理性睿智的外表下的,是一顆永遠真誠、熱情的心,在這個萬物互聯的世界上,從鍵盤上那一端傳遞給一些素昧平生的、需要能量的陌生人。
雖然老大說不需要感謝,但還是把感謝奉獻給他,并且繼續追隨、支持他!
#觀察永澄50天-34天#
170812永澄:如何用分形原理思考戰略問題?
【我的收獲】1、分形具有自相似性的規律。對于問題解決的類比過程:在更精確的驚訝(更小范圍)內所做的事情,和誤差更大的驚訝(更大范圍)內所做的事情,是相似的。從系統思維的角度看,做事情相似是指輸入,“結果”是輸出。輸入和輸出不能比例,說明這個系統是非線性的,以不同程度(幾百、上萬倍)地拉開了不同人的收益。所以,分形的關鍵:你的視野在看什么范圍.
2視野范圍是戰略問題,你究竟在關注多大范圍的事情?要用整體視角而非細節視角來觀察戰略。如果一個系統沒有給自己帶來非線性收益,很有可能陷入在小分形了。
3、如何把握這個度?非重疊性。做事不能總重疊在差不多的事情里(小分形),要抓緊時間打開視野,或抓緊時間切換內容。
【問題】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很努力地在做事情,后來發現,自己在做小分形里的事情?這件事是什么呢?如果讓你對自己進行一次整體視角的規劃,你會思考哪些事情?
【留言】從來沒有思考到類似的問題,發現以前自己思維真是好狹窄。以前自己很努力地做事情,自以為重要認真,其實,只是一個小分形里打轉(工作、生活、學習都是),可怕的是,自己還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無知者無畏吧。
如果要對自己進行一次整體視角的規劃,我想,應該是個人成長方面。包括思維框架、處事原則……很多。行動起來,翻開生活的新篇章,以全新的認知迎接未知的將來。
#觀察永澄50天-33天#
170811永澄:怎么樣,這么有啟發的游戲,是不是一看就會啊?
【問題】如果今天的文章可以讓你審視自己,你是否出現過高估自己能力的情況?是否因為高估能力而導致出現問題,自己逃避或者推卸責任?在未來的學習成長中,你怎么避免啟發感帶來的陷阱?在這次的《躍遷》共讀活動中,你準備將自己的行為做出哪些調整?
【留言】1、在用經驗判斷處理事情時經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啟發感總讓我自以為知道了,會做了,其實只是模糊的一個知曉感而已,可能說都說不清楚,更別提應用了。
2、高估能力經常會出現問題,然而出現問題無論是否自己逃避或者推卸責任,應該自己承擔的,總還是輪到自己承擔,無法逃避或者推卸。
3、在未來的學習,選擇有必要難度的學習,并且學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學習試著輸出,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真正學會,而不只是“知曉感”。
4、共讀活動快跟不上節奏了,但還是努力在跟。以前上這種課聽過就完了,這次要一聽二做筆記三完成作業、輸出作品。目前只做到了前兩個,完成作業是我的薄弱環節,一定要刻意練習,哪怕是先完成再完美。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2giILxK8f1
#觀察永澄50天-32天#
文章標題170810永澄:問題的唯一原因,用三層系統給出解釋
【問題】請使用三層系統的方式,按照套路分析一個自己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著找到問題發生的關鍵原因以及解決方案。如果依然解決不了的話,那給出你要解決問題的相關思路。
【留言】遇到的問題:孩子上學路太遠接送不方便,且經過市區擁擠路段往返時間長,想在學校附近租房,但學校附近都是老小區,環境差、出租房屋的設施條件差。馬上就要開學了,還沒下定決心。
有效層:希望孩子上學近,這樣大人孩子都可以節省時間、精力。也希望住的出租屋條件較好,至少不差吧,這樣人也住得舒服。
悖論層:上述兩個愿望分開看都很合理,但是目前來看難以兩全。
解決層:從長遠看,孩子教育重要,節省孩子的時間、精力更重要。所以不再拖延,降低居住要求,積極看房。最終租了一家內部設施尚可、離學校步行十分鐘路程的房屋。
另外發現近來遇到問題,處理好像沒原來那么糾結了,有了判斷原則和工具,就好像黑暗中的人有了明燈,朝著燈光的方向走就可以,簡單有效。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3Ot3CtOcg1
#觀察永澄50天-31天#
170809 永澄:遵循這條規則寫文章,讓他人對你的好感翻倍
【問題】你有沒有在哪個細節點上會對自己特別高標準要求,并因此而受到意外驚喜?如果有,請講講這個標準是什么吧。如果沒有,接下來,你準備將哪件事情的標準提起來,并且像我一樣寫下來呢?
【留言】工作上一向注重細節,即使做不喜歡的事,也始終采用一絲不茍的的態度去完成,因此還被同事認為"做事太認真”,沒必要。但這樣我做出的東西大家都很認可。
我的標準就是,對待工作,竭盡所能,做到自己最高標準。
其他事情我就懶散多了,現在想來,之所以一直學習但沒有長過,也是對自己要求太低。如訂閱得到專欄,幾乎從不留言,各種微課也是聽完就算,不思考,不復盤。
現在我準備將學習這件事情的標準提起。比如50天觀察留言這件事,今天起重新修訂了留言模板,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并立此為證。
【學習筆記鏈接】https://mubu.com/doc/2m-7n380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