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年味是寒冷的清晨早早的從溫暖的被窩里興高采烈鉆出來穿媽媽準備很久的大紅棉襖新衣服;
小時候,年味是扎著漂亮的小花邊戴著大紅花和妹妹一起坐在爸爸的摩托車上擠在爸爸媽媽中間心情倍兒暖的去外婆家;
小時候,年味是打開外婆家的大門看到滿桌的五顏六色的糖果零食心里樂開了花;
小時候,年味是看著外公外婆在廚房里忙前忙后,抽油煙機外的炊煙滾滾裊裊升起;
小時候,年味是昏暗的燈光下,屋子里一大家子圍桌而坐,看著滿宴全席,口水直流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飲料,桌上有扣肉,火鍋,蒸雞,臘肉,醬板鴨,煮魚,羊肉,牛肉....琳瑯滿目的大菜里還有一碟特別的熱騰騰的釀豆腐。
小時候,年味是一家人圍著電視機嗑瓜子,看春晚,聽外面的鞭炮聲聲不斷,聽屋內嬉笑聲一片;
小時候,年味還是迫不及待的要去外面看天空中色彩艷麗“咻”的一聲綻放的老高老高的大朵煙花;
如今,長大了,再問自己年味是什么?
對大紅襖子沒有了期待,對五顏六色的糖果也已經產生視覺疲勞,早已經過了看到鞭炮煙花就手舞足蹈的年齡,對滿座的大魚大肉也完全沒有了食欲,團年宴上的滿桌佳肴,唯獨對那一盤黃橙橙的釀豆腐充滿了滿滿的期待。
因為只身在外,市面上少有釀豆腐買,而即算有,也總沒有外婆家的味道;
這種別的地方沒有的,只有家鄉才有的東西,每次作為一種儀式感出席在重大節日的時候,一種濃濃的年味便溢滿心懷;
而這種承載著小時候獨特的味道與回憶,長大后仍然無法被復制也不隨著時間消退而掩蓋的味道才能稱得上地地道道的年味,才是我們滿滿期盼的年味。
外公外婆是衡陽人,釀豆腐是衡陽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小時候,每年在外公外婆家過年,每年的團年宴菜品豐富,琳瑯滿目,而最讓我記憶猶深的就是那一盤看起來黃澄澄壯累累聞起來香噴噴直流口水的釀豆腐。
外婆說,釀豆腐的做法是:
將荸薺去皮,與肥肥瘦瘦的豬肉、粉絲一起剁碎,然后將姜蔥末香菇末入油炒香,將拌好的豬肉荸薺餡兒倒入鍋中翻炒,再撒入調料翻炒均勻變成餡兒釀制片刻,最后把餡兒塞進挖空的油豆腐里,然后入鍋蒸煮熟透即可。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把鍋蓋接起來的那一刻,看到一只只釀豆腐躺在蒸鍋里,冒著令人流涎的香氣,看著被蒸汽蒸的鼓鼓的油豆腐肚兒,就情不自禁想一口咬進去,油豆腐故作外層堅硬的口感與軟軟的肉餡粘合在一起,香、嫩、滑脆的口感簡直好吃到爆。
若是再一個一個擺盤裝碟,澆上自己喜歡的湯汁,撒上蔥花,簡直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美味。
相傳是很久以前,一個五華人和一個興寧人是結拜的好兄弟,后來因為在點菜的時候出現了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后來,聰明的飯店老板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制作出了釀豆腐。
除了衡陽的釀豆腐外,客家釀豆腐也很流行,客家釀豆腐的豆腐是白水豆腐,而衡陽釀豆腐中的豆腐是油豆腐;如故事所言,豆腐可以和豬肉粘合在一塊,一定是喜歡吃豆腐和豬肉的人的鐘愛。
團年宴上的那一盤釀豆腐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把你我都喜歡的聚合在一塊,就是一道美味的菜,而年末一大家子的團圓,就是一場精彩的宴會。
如果你喜歡吃豆腐,或者也喜歡吃豬肉,那就去嘗試一下將豆腐和豬肉融合在一塊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