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言的人都知道,學習一門語言最高級也最難的部分是熟知對方的文化。即使你的詞匯量很大,語法知識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很輕松地與一個英語母語的人隨意侃大山。因為有很多他們日常使用看似簡單的詞組,卻含有很深的文化背景(比如宗教歷史等),這個我們輕易不能get到。
人名亦是文化習俗的一種外在體現。英語中的人名就像我們漢語中的張三李四,這樣看起來很簡單,考試也不會考到的內容細究起來其實也是蠻有意思的。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基本上英語國家的人名包括三部分:名+中間名+姓,而且姓也是通常情況下一個家族代代使用的。
相信大家學英語不久就能感覺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英語國家的人重名太多了。男生叫吉姆Jim、約翰John、湯姆Tom的人一大批,女生叫凱特Kate、露西Lucy、卡倫Karen的也一大批。別問我他們自己是怎么區分開來的,因為把名和姓尤其是再加上中間名字組合起來,完全重名的幾率還是非常小的。
這里有個對比可能一些人沒有注意到,與英語人名不同,漢語人名中名字重復的很少,而許多姓卻是很多人使用的。比如一些大姓,比如張、王、李等,所以你要是只是說王先生、李先生,或老王、老李,在很多場合里并不能準確地知道是誰。
而英語人名中的姓大量使用的不是非常多,更多的可能是某個姓只有一小部分人通常是可以追溯到一個祖先的家族在使用。所以英語國家有很多姓因為代表了歷史上地位顯赫的家族,而并沒有太多人使用,也是不能隨便使用的。比如美國人一說到克林頓家族或肯尼迪家族大家立馬就知道是哪些人。
另外英語國家乃至很多西方國家在正式場合以及新聞報刊上習慣稱呼人的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既簡潔重復的可能性又小),我們通常所說的羅斯福、牛頓、富蘭克林,以及美國總統克林頓、布什、奧巴馬都是姓。
另外對于一些等級意識稍微強的人,比如很多英國人,他們會對下屬直接稱呼姓,而并不是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公司上下大家都互相叫名字。很多英國人認為直接稱呼名字顯得太多親密不正式,因此多數只限于家里人或同級、朋友,同時這也是英國人也喜歡保持距離的體現。
很多看過英劇《唐頓莊園》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這里面主人對仆人大部分情況下只稱呼姓的,而仆人之間可以相互稱呼名字的。比如托馬斯,男主人每次稱呼他都是他的姓巴羅,而大小姐瑪麗以及小少爺小姐都經常叫他巴羅先生。
還有唐頓莊園里主人的姓克勞利,代表了一個大家族。家中沒有男孩來繼承爵位及家產,就從最近的旁系親屬里找一個姓克勞利的來繼承。另外唐頓三小姐希珀嫁給了家里的一個司機湯姆布蘭森。這門婚事最初遭到了家里人的極力反對,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后,家里的老太太還是不肯稱呼孫女婿名字,而是叫他的姓布蘭森。大小姐瑪麗就指出奶奶太勢力了。
另外對比漢語來說,英語中人名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喜歡給孩子用長輩的名字,以此作為一種緬懷紀念或者致敬的意思。還有的人喜歡給孩子完全照搬某個長輩的名字,也就是名字、中間名和姓完全一樣,僅在后面加個后綴來區分。第二個完全使用該名字的后面會加個Jr(小的意思,類似于大家稱呼的小布什),后面的就會加3rd, 4th等等,比如類似于英國的查理三世、亨利四世等等,基本上就是他和某幾位長輩或祖先完全重名了。
這個和我們中國人使用名字的習俗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傳統上給孩子取名不能使用幾代以內親屬已經用過的字。而在古代,晚輩甚至不能讀長輩名字中的字,要避諱。比如《紅樓夢》中賈雨村說她教的女學生林黛玉每次讀書讀到“敏”字都會讀成“密”。后來才知道她的母親是賈府小姐賈敏,她是在避諱母親的名。
當然現在不管是在中國還是一些英語國家,人們對于取名字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了。一些不負責任的“坑娃”爸媽也有給孩子亂取名的情況發生,雖然有的國家已經立法限制父母給孩子取不合適的名字,據說涉嫌虐待兒童。我聽到過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字是,美國一對雙胞胎的父母因為自己超級愛吃果凍jelly,就給兩個雙胞胎兒子取了這樣的名字,奧蘭杰路Orangello、萊蒙杰路Lemonjello。就是橙子果凍和檸檬果凍。哈哈,你確定孩子長大后不會恨你嗎?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