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讀《倉央嘉措詩傳》

倉央嘉措是西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姐姐曲珍。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紅教和黃教(格魯派)的區別在于,前者不抑制人的天性,可以結婚生子。所以他的父母可以自由結為夫妻,且十分相愛。

五世達賴去世后,第巴桑結嘉措為了防止蒙古人來犯,隱匿消息15年,在這期間他找到了轉世靈童,為了獨霸權力并沒有將其接回,而是讓他們一家遷到夏沃錯那生活。在這里生活的日子里,他結識了貴族塔堅乃和達瓦卓瑪二兄妹,萌發了初戀,撿到了小黃狼“朗嘎”,渡過了他歡快的童年生活。

8歲被接到巴桑寺學習,課業很優秀,受到老師們的稱贊。也在這個時候,他心中的愛情生了根。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平定準噶爾的叛亂時,從俘虜那里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就這樣15歲的倉央嘉措因政治需要被推到前臺,舉行坐床典禮。可憐他還在夢想著待卓瑪從戴敦禮宴會回來時,冬天和她成親。第巴桑結嘉措得知后,臨時將固始汗兒子的選妃改成了達瓦卓瑪,拆散了這對有情人。

在進入拉薩,卓瑪改嫁他人的那天起,阿旺就開始傀儡地生活,雖然住在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享受最奢華的生活,卻也抵擋不了內心的空虛寂寞。也就是自由散漫的生活久了,一下子接受不了黃教這樣刻板的生活。

他改名宕桑旺波,流連于繁華的夜晚,在小酒館飲酒唱詩,結識了江央,拉則好不自在,可是拉則只是一個用身體換錢的女人。

后來又結識仁增旺姆,夜夜出去玩耍,搞的民間傳唱不止。桑結嘉措為了消除影響,威脅他不要妄想得到權力,軟禁了他,他仍然跑出去,結果他少年時代的好友塔堅及被割下了頭顱。

倉央嘉措拒絕受戒,取下了五佛冠,脫下袈裟,要還俗。以性命相脅,才獲得了自由。

拉藏汗拉攏活佛不成,就上書清朝康熙,說倉央嘉措不守戒行,淫邪放蕩,桑結嘉措找來的是假達賴。康熙派相士來看,最終認定“這位大德是否為五世佛祖的轉世,我固然不知,但作為圣者的體征則完備無缺。”桑結嘉措憂懼不安,買通了拉藏汗的貼身侍從,讓其投毒。事情敗露后,拉藏汗豈肯罷休,雙方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程度。為求局勢穩定,倉央嘉措、色拉和哲蚌寺的堪布、班禪的代表、蒙古諸施主等人,開會決定辭去桑結嘉措第巴之職,拉藏汗要帶兵撤出西藏,回青海駐牧。可是“決議”沒人遵守,桑結不想交出權力,拉藏汗也不想離開,集結隊伍后出兵,擒拿了桑結。達瓦卓瑪用那把鑲嵌著光潤的瑪瑙,有著金絲纏繞的藏刀了結了桑結的生命。

拉藏汗想廢掉倉央嘉措,康熙帝讓他把活佛送到京師來,途經哲蚌寺時,發生意外,活佛為了不再發生流血事件,決定跟隨蒙古人去北京。康熙覺得不對勁了,如果接來怎么安置呢?就寫信給拉藏汗“你把倉央嘉措送到紫禁城,讓我怎么供養他呢?”

無法處置,又不能殺害,無奈之下,他暗示看守放掉倉央嘉措,并對外宣稱,倉央嘉措病逝。

青海湖邊,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愛,恨,情,仇,都已在塵囂中遠去。他感到疲憊。
走進了那片青色的海。


桑結嘉措無疑是倉央嘉措一生悲情俑作者。
阿旺諾布屬于美麗、自由、開滿鮮花的草原,原本可以與心愛的姑娘結成夫妻,帶著朗嘎放牧,閑時與好友塔堅乃大醉一場,過著兒女繞膝的幸福生活。
可他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凡人,他是擁有前世記憶的活佛。他的心一半裝著佛,一半被達瓦卓瑪占據著。他渴望著與姑娘的見面,又不能背棄佛。他活的扭扒極了。黃教的教規束縛著,這個從小接受紅教自由文化的年輕人,他狂燥卻不能宣泄,他無法忍耐和平衡,不能改變一切。只有晚上出去排遣寂寞,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