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的定義是“小微電商”,強調的是互聯網個體戶具備的巨大能量和潛力,不局限于微信。
寄居微信生態的“微商大佬”,他們是如何實現兵團作戰,動不動就收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的代理,流水過億?
他們憑什么架構一套比傳統企業還龐大的組織架構?
是什么樣的兇猛玩法讓他們站到了微商的食物鏈頂端?
市場基礎
國內網民基數大,基本素質普遍偏低,互聯網玩家意識薄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國家網信辦新聞發布廳發布了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
跟網都不會上的另外一半國人來講網民已經算“精英”了,然而這批“精英”也不過爾爾,能有互聯網玩家意識的更是鳳毛麟角。對于有能力架構一套玩法的互聯網玩家來講,隨意做點啥都有大塊稻田收割,互聯網用戶是互聯網玩家的獵物。
互聯網玩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互聯網有一定認知意識到它能用來賺錢。
此外不得不強調一個微商頭子最愛的群體——寶媽。所謂寶媽也就是寶寶的媽媽,也即是家庭主婦。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群體的普遍特點是,一有大把時間,而時間放到互聯網上就是流量;二,是長期脫離工作學習思維簡單,容易被馴化說服;三,掌管家庭錢袋子,具有一定購買力,同時作為女性對消費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沖動。
這一兩年絕大部分產品都是奔女性市場去的,尤其是寶媽群體
最后,每一個寶媽都仍殘存生而為人的驕傲,盡管賦閑在家,卻仍舊對擁有一份體面的收入撐起半邊天充滿向往。當有一人鼓吹互聯網成功學分分鐘逆襲(而互聯網確實具備這個魔力),哪怕是飛蛾撲火,她們也愿意一試——呆家里不動一定沒指望,搞一搞說不能還能突圍,就算一將功成萬骨枯,為啥那個笑道最后的不能是我?
傳統產業網絡營銷缺位
不露出信息,你就不存在,這是互聯網的重要特征。一些線下牛逼哄哄的企業在線上卻是默默無聞,能上線一個“風雨飄搖”的簡陋模版網站都能算互聯網意識超前了。
這無形中給長期混跡互聯網的玩家洞開了一個天大的機會窗口。大批互聯網品牌崛起,攻城略地占領了不少產品類目的坑位,例如雕爺的精油,三只松鼠。
借助貼牌代工,懂推廣會營銷的互聯網玩家們如魚得水,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一批人掌握了“微商”這一逆襲傳統產業的邪魅打法。
互聯網信息壁壘
信息的無限豐富選擇的無限多樣,對于缺乏洞察力的絕大部分網民來講反而像遁入了一個信息迷宮,碰上幾次壁就迷失不前開始消耗生命。迷路了并不意味著改善自己處境欲望的消散,如果突然有那么一個人跳出來,信誓旦旦愿意帶你裝逼帶你飛,加上誘惑夠足,不少人會選擇繳械投降。
信息壁壘同時給了互聯網玩家輾轉騰挪的余地,實際上,他們主推的產品在市面上其實已經存在,他們甚至對產品的品質沒有任何的精進,為了利潤空間,往往只尋找最“合適”的產品,而非最優質的產品。不管是阿膠糕,青汁,還是各色其他物品,好東西已經在了,但缺乏露出,好酒巷子深了,沒人聞得到。(突破信息壁壘,或者說信息差,就要用上網絡營銷的打法)。
渠道即終端
微商選品是個非常大的學問,針對渠道量身定制是第一要義,高復購是第二要義,在高復購的基礎上追求高客單是第三要義。
渠道即終端的意思是,賣的產品最好代理就能自我消化,當你有上萬,甚至數十萬的代理,這本身就是一張巨大的銷售網絡。賣東西賺一波錢,將賣東西本身包裝成“項目”收代理又能賺一波錢。這套玩法還自帶擴張屬性借助微信生態的社交網絡裂變。
代理是無底薪還得給你錢的“員工”。
“你先買一個試試,自己用得好了再買一個療程,當你真正受益了,可以代理我們的產品,把好東西推薦給你的親朋好友。”
關于高復購某“微商大咖”如是說道——“永遠只做“永遠醫不好,但永遠要一輩子都要吃的保健品,如肝炎、糖尿病等都是不可能斷根,但需要幾十年一輩子都要吃藥的病,重復購買率極高,抓住一個客戶,就可以“敲詐”他一個人一輩子幾十萬元上百萬”(莆田系也是這個思路)。
關于高客單,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