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弱小的群體之一要數兒童了。他們雖然生來帶著人類進化的思維基因,不過在成長過程中社會也在飛速發展。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孩子避免「隧道視野」、「事后諸葛亮」、「帶羽毛的飛機」,鍛煉ta們的反直覺思維能力,從而使ta們理性、成熟地應對今后要面對的困難。
① 讓孩子廣見博文
年幼時孩子讀各種各樣的繪本,后來教ta們認字學習自己讀書,打造一個有讀書氛圍的房屋一角,都是為了通過書本打開孩子的眼界。
除了書本知識,盡可能帶孩子外出,接觸大自然這位第三類教師,讓ta們親身體會學習書本上體會不到的色、香、味、冷、暖、軟、硬…… 這類實在的感受。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帶孩子出國旅游,也是增加ta們更多見聞、體會不同國家地域風土人情、建立孩子世界觀的好機會。
② 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除了知識見聞,孩子還有很重要的一課需要學習就是情緒管理。情緒管理并不只是成年人的課題,ta是貫穿人一生的必要技能。
從一開始幫助孩子認知各類簡單的情緒,悲傷、快樂、生氣,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的嫉妒、羨慕、憤憤不平、激動這些有著微妙差別但是不一樣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在情緒激動時不做決定,或者一開始幫助孩子在情緒激動時不幫助ta們做決定。
比如,孩子在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時躺地下哭鬧,家長再確認周圍環境安全時的情況下,可以簡單地告訴孩子,有情緒可以,但是會等ta情緒平復下來再交談,適當地讓孩子哭一會兒發泄一下不滿。
孩子發泄完了,停下來,情緒穩定時在告訴ta,剛才ta經歷了激動的情緒,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家長沒有進行任何舉動和決策是為了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一起商量,因為這才是正確的決策方式。
③ 幫助孩子列舉理由進行決策而不是代替ta們決策
沒有人天生就是一個好的決策人,為什么不從ta們還是孩子時開始鍛煉呢?
不能因為覺得孩子還小就事無巨細都幫ta們做了決定。期望ta們長大一夜之間學會自己做決定是不明智也不現實。
一開始可以讓孩子在簡單的事情上決策,比如讓孩子選擇想穿的衣服,而不是你想讓孩子穿的衣服。
也許一開始孩子會在夏天選毛衣外出,家長可以通過提建議、不逼迫換下來,而是拿著t-恤一起出門等孩子熱時再換這樣幫助ta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決策,這樣孩子也學會聽取別人意見。
④ 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吧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在一間簡陋的窩棚里,把上千公斤的瀝青礦殘渣,一鍋鍋地煮沸,然后用棍子在鍋里不停地攪拌,把滾燙的溶液倒進倒入很大的蒸餾瓶中進行提煉,經過3年零9個月的時間終于從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鹽。
每一件事物的發現,每一個創新都是經過不斷地嘗試而來。每一次嘗試都包含了觀察、分類和定義這些研究需要的基本要素。
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就是在鼓勵ta們去觀察和發現。孩子通過嘗試在雨后的積水中踩跳,能觀察到被濺起的水花飛奔的方向;通過體驗每一腳踩下去力度的不同帶來濺起水花高低不同,而對力的不同作用有了定義。
家長可以通過提出問題 -- “那么大石頭或者小石頭扔進水里,又或者是羽毛落入,又或者是棉花、海綿扔進水里,都會有什么不同?”,和孩子進行探討,給事物分類,對孩子的嘗試進行延伸從而開闊其思維。
知識永遠學不完,優秀也不一定非要是智商越高越好,打開孩子的視野、幫助ta們學會情緒管理、學會自我決策,鼓勵不斷嘗試探索,這才是令人不斷前進的要素。
------------
201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