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王傳福語錄(3)|科技創新A

02??科技創新

1、我首先是一名工程師,其次才是企業家。

有企業的創始人帶頭解決技術問題,企業的技術團隊一定能被激發出最大的潛力。也說明企業對技術創新本身的重視。


2、每個工藝的改造我都會親自查看,包括每個項目的設計改造,都會一一過問,我還是個技術型的企業家。

大部分的企業家都有這個“毛病”,無論企業做多大,無論有多少技術人才,還是愿意親自參與進去。當然,這能帶來踏實感。


3、一些不懂技術的企業家以為我們在豪賭,一些不懂市場又不懂技術的投資家也認為我們在豪賭,其實我膽子很小,我根本不會去豪賭?

如果技術和市場都有把握,那就是勝券在握,但外人并不知情的前提下,很多的決策都會被認為是大膽的。


4、很多企業因為不了解技術,就把技術想象到一種令人畏懼的高度,實際上技術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

技術本身就是企業最大的護身符:不懂的是真不懂,而懂的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


5、我們從不對核心技術感到害怕。你解決不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

能力說有就有,只要有人才就會有能力。但勇氣更可貴,勇氣并非說有就會有。反過來說,勇氣才是決定我們成就的核心要素。最主要的是害怕開始,只要開始了, 一切就順其自然地發生了。


6、一切技術都是紙老虎。

技術相比之下是“死”的,創意和方向才是活的。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相比之下,定義問題更難。技術永遠都只是工具,而工具是具有可替代性的。


7、比亞迪有技術“魚池”,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芯片、電動車、軌道交通等都是“魚池”里的“大魚”。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撈一條出來。

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資金過剩,那就儲備核心技術,這是有眼光的體現,也是抵抗風險的好方法。


8、一款新產品的開發,60%來自公開文獻,30%來自現成樣品,自身的研究實際上只有5%左右。

這一點,倒真是與大多數人的認識不太一樣,它想表達的是,研發并不是那么難。


9、我們買了差不多有近100部外國的車,其中有兩輛奔馳車,讓員工去拆、去了解、去理解,哪個企業家敢把奔馳車讓員工拆掉,去學習、去消化,沒有的。

學習競爭對手就從學習其產品入手,把對手的產品摸熟了,我們的產品也就得到改善了。關鍵是,你愿意投入精力去做這件事。


10、一般的車我們都看不上,我們要拆就拆最好的車、最貴的車,二線品牌的車看都不看,不值得拆。一定要在高端才能學到東西。

這是高效的模仿方法。有錢了,當然要劍指最好的。雖然有些東西是學不會的,但把影響使用的和性價比的學會個90%也就是成功了。


11、我們在向客戶作品質承諾時,往往故意將100分的產品說成90分,從不夸大自身的產品。這樣,客戶在拿到產品做測試時,往往會得到超出預期的效果,也就會對比亞迪的產品形成信賴。

不要夸海口,不要輕易承諾,不要把話說滿,這既是我們做企業的品質,也是一種策略。


12、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戰略先人一步,跨入高門檻行業,才能贏得發展優勢。

核心競爭力不單是阻礙其它競爭對手的進入,而且可以讓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獲得更多的定價權,這才是構建企業優勢的根本。


13、一個產品的質量分為兩部分,就像人一樣,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是后天培養的。如果先天設計不好,怎么造也是造不好的。

企業的基因和文化的沉淀就是企業“天生”的部分,其余可變的部分就是屬于后天培養的內容。所以,企業的文化和基因一定要足夠正派、大氣,經得起推敲。


14、我們的多元化是世界級的,比亞迪可以把產品線做得很大,國內企業也可以把產品線做得很大,但比亞迪可以把產品做得很精。

大而精是無敵的。


15、管理實際上也是一種技術,產品技術講究深度,管理技術講究廣度。形象地說,產品技術相當于解一元三次方程,需要反復去計算、驗證、實踐;管理技術是解三元一次方程,面很廣。在這個變革的年代,技術越來越起決定性的作用。在一個行業平穩期可能管理是第一推動因素,但在行業轉變時,技術會跑到第一的位置。

王傳福不愧是高學歷知識分子,廣度和深度都可以用方程來打比喻,而且恰到好處。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靠管理技術推動發展,只有少部分企業靠技術吃飯。


16、外形的設計借鑒并不能統一歸為模仿,我們只是應用了一些當今的流行元素,并不是全部。在核心零部件技術上,我們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自主研發。

外形設計是藝術,核心零部件技術是科學。藝術和科學要有機地統一起來,是企業家經常要面對的境地。


17、汽車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好,如果產品設計有問題,就算是上帝也造不出好車。

不僅僅是汽車產品,任何產品都一樣,產品總監要在產品設計上協調好核心技術、產品功能和產品呈現方面的平衡。一個好的產品,有它獨特的魅力,還要有顏值和性價比。


18、無論是汽車還是手機、電池,都是設計占主體,設計決定了產品70%甚至更高比例的品質。這也正是比亞迪上萬名工程師的任務所在。只有研發設計好了,才可能使生產過程中的變量降到最小。

打磨產品是一個企業正經應該好好使勁的事兒。產品務實,市場務虛。同時市場還需要給產品提供很多反饋意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