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道德評判》,摘錄自016頁。
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惡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 “他對人有成見” “這是不恰當?shù)摹!?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
蘇菲派詩人魯米寫道:“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 有片田野。我將在那里見你。然而,語言使我們陷入是非之中。它擅長將人分類,把人看做好人或壞人,正常或不正常,負責人或不負責任,聰明或愚蠢,等等。
【I:拆書家講解引導】
其實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面對這種情況,被爸媽批評,或者被別人批評,又或者遇到不喜歡的人或事物,就會想到別人有什么不對。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太多,不想做,那他就是“太過分了”。如果有人開車橫沖到我面前,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別人講課聽不懂,那她就是“講的不好”等等,諸如此類的評論暗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及需要。不幸的是,以這樣的方式提出主張,很可能會召來敵意,使我們的愿望難以得到滿足,即使他們接受批評,做出讓步,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將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判混為一談。例如,我們也許會欣賞誠實,自由以及和平的價值。當看到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行為,我們可能會說:“暴力是不好的。殺人者是邪惡的”。就像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好多“鍵盤俠”,比如:李雨桐和薛之謙的事情,好多人都支持李雨桐,在微博上噴薛之謙,說:“他是渣男,欺騙感情,等等。諸如此類”? 反之,如果我們從小就學習愛的語言,我們將會直接說出我們的價值觀;? 而不會指責他人。此時,我們會說:“對于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我很擔心;? 我主張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沖突。”
【A2規(guī)劃未來運用】
當我對一件事得過且過,而對方仔細認真,我會說他“強迫癥、處女座”;當這件事我很重視而對方完成的很爛,我會說他“自私,沒團隊意識”。這些語言是我們價值觀的映射,反應了當時的需要。
? ? 但是當你知道,你并沒有被賦予對任何一個人進行道德評判的權利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突然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專注自己的事情。當你知道,任何一個人也沒有被賦予對你進行道德評判的權利的時候,你便不會再去介意“別人”的話,生活也會更輕松吧。
? ? 在今后,減少“道德評判“的次數(shù),將說出的道德評判記下來,想一想將自己的標準和要求轉化成關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 ? 當我對一件事得過且過,而對方仔細認真時,想一想這件事情我也需要這么認真嗎?如果不需要那就做自己吧,如果需要,讓他學習,也把這件事情做好;當這件事我很重視而對方完成的很爛,告訴他這件事情對我很重要,如果完成不好我會很難堪,然后耐心教他該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