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圖書館借來了三本收納書,都是日本人寫的,里面的收納技巧有的非常實用,但是不管技巧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整理的意義是什么,整理的思維在家居收納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整理收納的思維,就會在收拾房間的過程中,盲目整理,效率低下,還不能解決最根本的收納思維習(xí)慣問題,以后還會重蹈覆轍,房間恢復(fù)雜亂無章的樣子。
在這里我歸納了書中收納的一些基本概念,從中可以可以更好的理解,收納整理的標(biāo)準(zhǔn),如何整理,整理后的意義是什么。如此以來,心中便有了對整理收納的標(biāo)準(zhǔn)和目標(biāo),減少以后收納整理的盲目性和緩解整理拖延癥問題。
1.最好的收納是什么
比較下圖中兩種收納方法,在整理書籍的時候,你會采取哪種方法?
A中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書都羅列到書架上,不管有沒有分類,只要想看什么書,直接取下來就可以了,一個動作就到位了。
而B中的取書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書分類之后,用文件盒分別裝進去,想看書的時候,就得取下文件盒,然后再取出書,兩個動作才能完成。
很顯然,大家喜歡最省時、最省力的方法A了。那B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一定是為了家居的審美設(shè)計才考慮用這種方法,采取這種方法,那就要考慮一下書籍的使用頻率,如果很少使用,只是為了裝飾性,那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增加房間的美觀。
所以我們整理收納之前先確定兩個基本問題:
(1)效率和美觀哪個更重要?
(2)好的收納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
一般情況下,按照物品的使用頻率,頻率越高的物品,要按照“放入和取出時最省時最省力的收納”為標(biāo)準(zhǔn),頻率低的物品,可以考慮其裝飾性。如此以來,確立了收納標(biāo)準(zhǔn)后,我們才不會迷茫的收拾東西了。
2.用收納指數(shù)征服收納
“收納指數(shù)就是指取出和存放物品所必須的步數(shù)與行動數(shù)相加的數(shù)值。”也就是說,你要取出的物品位置離你有多遠,計算需要走動的步數(shù),和你要取出物品的之前的幾個動作(不包括把物品拿起來的動作),兩者相加,就是“收納指數(shù)”。因此,收納指數(shù)越低,收納就越輕松。
那么,就要考慮到每樣物品的使用頻率了,使用頻率高的物品就要給他最快捷最省力的固定位置,降低收納指數(shù)。為了讓收納指數(shù)更低,提升取出物品的效率,我們就要好好審視物品對自己的意義,物品使用率越高越重要,就要給它固定的使用場所和固定的放置位置。
3.收納、收拾、整理、打掃和擺設(shè)的區(qū)別
很多人都覺得這這些詞語好像沒啥區(qū)別,不都是家居整理的意思嗎?
如果不清楚這些概念,就會混淆家居整理的順序,耗時耗力,達不到收納整理的目的了。
“收納就是將物品放到指定位置;
收拾就是物品使用后放回到同一指定位置;
整理包括分清物品的數(shù)量,用途,處理不必要的物品等;
打掃是要將物品或場所中的灰塵、垃圾等污垢除掉;
擺設(shè)指室內(nèi)裝飾,只有收納妥當(dāng)之后才有資格享受這一活動。”
從書中定義可以看出,收納整理是有先后順序的,就像我們裝修一個新房子,先布局好房間格局和用途,哪里是廚房、臥室、洗手間、儲藏間和客廳等,每個房間的具體位置要怎么設(shè)計放置物品的地方,家具陳列擺設(shè)的位置,最后才考慮裝飾細節(jié)。
分清收納先后主次順序后,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在收拾房間的行動之前,先考慮要想做到輕松收拾,就得先做好“整理”,然后才是“收納”,整理,收納,收拾三位一體。“打掃”,“擺設(shè)”才是最后集中短時間要輕松完成的步驟。當(dāng)然在“整理”過程中,“打掃”一下物品的灰塵一下也是可以的,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做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
確定好“下一步行動之后”,我們可以自己在筆記本上列出具體步驟:
(1)整理:確定物品數(shù)量,用途,斷舍離
(2)收納:給物品放置固定位置
(3)打掃:把房間所有污垢的地方擦拭一遍
(4)擺設(shè):放置花卉,涂鴉等
(5)收拾:物品使用后要放回原來指定位置
4.收納并不是放一大堆東西
收納的目的是為了物品能夠快速被找到和被使用,如果在一個地方塞滿了一大堆東西,反而無法立即取出使用,豈不是本末倒置?
我們來看看下圖,為了取出圖中標(biāo)星號的瓶子,有兩種放置方案:
B中,為了取出圖中的標(biāo)星號的序號③,我們必須要拿出前面的序號①②,按照收納指數(shù)來看,這里需要完成兩個動作,若采取A方案,就直接通過中間的空白區(qū)取出需要的瓶子。
若把B中的方案想象成超市的倉庫,筆者曾經(jīng)觀察過大型超市的倉庫,每個貨柜架之間都留有一些空隙供人自由走動取出物品。若想取出來某個物品,只要進入兩排貨柜架之間,就可以立即找到需要的物品,需要的動作為零,所以這種空隙是很有必要的。
還可以舉飛機上的乘客座位的例子,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大型的兩百個乘客的波音飛機,為了能容納兩百多個乘客,里面的座位設(shè)計,就無法在每行座位之間留有空隙了,只能在兩邊靠近窗戶的位置設(shè)計三行座位,然后在遠離窗戶的第三行座位旁設(shè)有過道,供行人和工作人員走動。飛機中間的四行座位也緊密靠在一起,也就是說飛機內(nèi)部只有兩個過道。那么當(dāng)飛機降落的時候,乘客要下飛機,就得按照離出口的位置遠近,座位靠近出口的先下車,離出口遠的人就得等前面的人先下車。所以對離出口遠的人,這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下車。而這段時間可以換成我們收納指數(shù),需要的動作很多,時間花費也多。當(dāng)然,飛機不得不這樣設(shè)計,為了保障飛機和乘客的安全,效率在這一塊就只能是次要因素了。
但是,如果把以上的案例置換成家居收納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到收納指數(shù)的問題了。如果我們不經(jīng)思索,無意提升了物品的收納指數(shù),一位的追求在一個地方塞滿了東西,而沒有留有余地,時間長了,我們?nèi)|西就會疲憊,會更容易把拿出的東西放在別的地方,而不愿意放回原位。這樣就達不到收納的最終目的了,房間會越來越亂,找東西也會費時費力。
如果是小型家居沒有那么大的收納空間,我們需要在一個地方塞滿了東西,就需要給物品下個定義和用途,使用率高的放在我們易拿到的地方,按照上面的插圖,可以把使用率高的瓶子放在前面,使用率低的瓶子放在后面。
最后,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
1.收納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
快捷省力。按照收納指數(shù),我們需要的行動步數(shù)和找到物品前動作越少,找到東西越輕松,按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來收納,就能讓收拾房間變得有意義,取東西越來越輕松。
2.確定整理收納先后主次順序
(1)整理:確定物品數(shù)量,用途,斷舍離
(2)收納:給物品放置固定位置
(3)打掃:把房間所有污垢的地方擦拭一遍
(4)擺設(shè):放置花卉,涂鴉等
(5)收拾:物品使用后要放回原來指定位置
3.在一個地方不要塞滿東西,要留有余地
PS:然后再發(fā)一個三本書中經(jīng)常提到的實用收納技巧~~大家覺得有用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