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我接觸的時間,對保險真的一點點地建立認知。一直以來,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去買保險,即使是社保,也沒有想過一定要買。
我是一名保險業務員,慢慢了解它,越深入越喜歡。擺在我面前有一個問題,前期可能沒有客戶幫你買一份保單,怎么辦?
事實上,之前的想法是肯定不會,但是現在深入了解之后自問,為什么不呢?突然,我的身份變成兩者,保險業務員和客戶。我在說服自己,嘗試讓自己接受。
對于保險,我并不排斥,但是我覺得跟我不搭邊,怎么都不會買的。這段時間,我的觀念有點變化,因為我知道保險對我還是有用處的。開始,我給保險的概念是,出事了幫你理賠,手續很麻煩,有可能賠不了,有針對性。
現在,我知道保險是有很多險種的,總會有一份適合我,只是之前了解的不多。公司現在主推一款壽險,我有點心動。這份壽險保終身,事故可賠,重大疾病可賠,輕癥可賠,可當養老金,也可傳承,并且有一些不錯的附加險搭配,當然里面也有一些條條框框,就不列出來了。
綜合幾點,我有可能會給自己買一份保險。一、這份壽險可以當養老金,同時我也不能擔保自己永遠健康;二、業務需求,保證自己初期業務量,還有給自己買保險會對客戶更有說服力;三、名人還有國家都支持保險,應該可信。
說到第三點,我也沒關注過,然后特意去搜索相關信息。央視有播出最新“保險扶貧公益宣傳片”,在“保險,讓生活更美好”行業形象宣傳主題的引領下,“遠離貧困,從一份保障開始”彰顯保險家國情懷。
在保監會的指導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全行業積極開展保險扶貧宣傳工作,選取保險扶貧的真實案例拍攝制作《守護篇》《夢想篇》《希望篇》《關愛篇》《心聲篇》5支全新的公益宣傳片,用一個個鮮活動人的小故事詮釋保險扶貧的大擔當,文章開頭就是《心聲篇》的內容。在突出保險扶貧主題的同時,使“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更加具體和深化。
重點: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保險。
貧困家庭,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1、家庭頂梁柱優先保障
如果家庭的經濟收入來源于一個人,比如父親,那就一定得先給他買保險。如果他經常外出,干些體力活,那就必備一份意外險;如果工作環境差,或者生活作息不規律,長期抽煙,暴飲暴食等,這些原因會導致患病的機率增加,所以要多加考慮重疾險。
2、保障周期越長越好
以保障為主的產品,交費周期越長越好,尤其是帶有保費豁免功能的產品。對于貧困家庭來說,經濟能力是最大的問題,所以采用長期繳費,一來是可以平攤每年的繳費額度,減輕經濟負擔;二來保障期間萬一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事故,享受保費豁免功能,剩余的保費就可以不用繳納了。
3、以保障為主,避免本末倒置
買保險的本質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我們的生活能有一個安心的保障。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人,全家保障空缺,只有孩子有保險,還是一份2000多塊錢的理財險。不是說不能買理財保險,只是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就考慮著怎么用保險來掙錢發財,這不是一種“超前”的保險理念,而是一種“病態”的保險理念。買保險我們要記住一句話:先保障后理財;先大人后小孩!
4、根據自身能力適量購買
有些人認可保險的好處,但買的時候卻忘了考慮自身的經濟能力,保險一味多買,結果自己承擔不起保費。退保吧,有損失;借錢交保費,怕人家笑話;勉強交吧,飯都吃不上了。保險是錦上添花,不是拆了東墻補西墻,購買時還要講究量力而為。在投保的時候,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來規劃保險,比較科學的保險規劃是,不管收入多少,拿年收入的10~15%用來買保險,既不增加經濟負擔,又能享受保險保障。
標注:以上內容后半部分從網上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