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雨聲林外盡,秋色望中添。落日掛疏柳,遠江橫暮檐?!边@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描寫望海樓的一首詩。

望海樓是江蘇泰州的著名景點,初建于南宋紹定二年。

望海樓以其歷史悠久、建筑雄偉、海洋民俗文化氣息濃郁,躋身國內名樓之列,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

望海樓巍然飛峙泰州鳳城河之濱,登臨樓頂,可將洞頭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

它上接重霄,下臨寶地,飛甍浮光,崇階砌玉,其勢可與黃鶴樓、滕王閣媲美,允稱江淮第一樓。

據鎮江縣志記載:望海樓“在府治后,宋蔡襄題曰望海。后改為連滄觀,米芾有詩”。

時過境遷,蔡襄的題字早已不存,但米芾在望海樓寫的詩卻流傳了下來。

認識米芾,是源于書法,因為每天臨帖習字,在臨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會接觸到大書法家米芾的作品。

米芾的字筆筆都是鋒芒,很難臨摹,“行”可勉強習來一二,但若想學其”神”,總會畫虎類犬,失了韻味。

所以,縱然喜歡,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不能真正領悟其精髓。

米芾字集百家之長,也跳出了百家限制,他想要怎樣揮灑便任性為之:險絕、利落、爽逸、奇特……他的字也是他的人。

作為宋朝以字聞名的“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米芾還有另一個稱號。因他的個性著實怪異,舉止又極其癲狂,所以人們給他取了一個更為貼切的名字:米顛。

說起“米顛”,他的逸聞趣事著實不少,每每讀來,都讓人忍俊不禁。

作為宋朝子民,他卻從不著宋朝的衣帽,而是穿一身不知從何處淘來的唐朝服裝,堂而皇之,招搖過市,用來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彰顯著自己與世不同的魅力。

面對層層疊疊圍觀的人群,他反而興致更濃,趾高氣揚,神氣十足,仿佛是這條街上最靚的仔。

他生來便有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凡是他喜歡的必所得,說他“不擇手段”也好,“巧取豪奪”也罷,可就是別同他論什么“君子之道”,他可不理會那一套。

在他的認知里,所愛即所得,能入他的法眼則說明是緣分使然,既然相遇便該與之相親,豈有割裂的道理,這便是他自創的“道義”。

除了身為書法家、畫家、詞人,米芾還是鑒定家、收藏家。

他的眼光尤其犀利精準,但若要是托米芾幫忙分辨真品還是贗品,那就得做好有可能會被他“據為己有”的準備。

米芾曾受一朋友之邀到畫船上鑒定一幅王羲之的帖,在確定其為真跡后,米芾立刻請求朋友將其贈予,朋友當然不肯,于是米芾便將自己收藏的所有古跡同朋友交換。

無奈對方也是王羲之的忠實擁躉,任米芾用盡渾身解數,就是堅決地不贈也不換。

米芾可不會善罷甘休,趁其不備,他一把搶過了朋友捧在手心的真跡,一面號啕大哭一面跑向船舷。

眼看就要掉入水中,米芾朝朋友大喊,你若是不給我,我便跟你這寶貝同歸于盡,說著作勢就要扎入水里。

朋友被米芾之舉驚了一身冷汗,連連點頭承諾無論他要什么自己都愿意給。

上一秒還涕泗橫流的米芾轉瞬就破涕為笑,他將“巧取”而來的真跡端詳又端詳、愛不釋手。

一旁的朋友見狀哭笑不得卻也無可奈何。自那之后,這位“損失慘重”的朋友再未托米芾幫忙鑒定過什么寶貝,可謂是吃一塹,長一智哈。

同為書法大家的宋徽宗對米芾總有惺惺相惜之情,一來了興致,他便宣米芾進宮同他切磋筆力。

某次,宋徽宗又宣米芾進殿寫字,還讓米芾使用自己的紙硯。

在一番鸞翔鳳翥后,米芾擱筆,狡黠一笑。他說已被自己用過的硯臺再配不上天子,莫不如賞賜給他,皇上再換一臺更佳的硯。

宋徽宗知道,這“米顛”定是看上了自己這臺端硯,不揭穿他也不同他計較,宋徽宗只是笑著點頭應允。

米芾則瞬間樂開了花,嘴角咧到了耳根,他抱起端硯便飛快地往殿外跑,硯臺里還未用盡的墨汁灑了滿身米芾也毫不在意。

那奔跑的速度像是生怕皇上反悔,連叩首謝恩他都忘在了腦后。

對于米芾來說,這樣的趣事不勝枚舉,而他的朋友多半都受到過他的“耍戲”。

當有朋友帶著藏品登門請教時,米芾則會將自己的臨摹本同真跡混在一起讓朋友去選,選對了則面露憾色地還給人家,選錯了他則不動聲色。

由于米芾的臨摹極為逼真,常常使得朋友們分辨不出真假,只能憑著直覺去挑,就這樣,米芾“拐”到了不少珍品,朋友都知道內情,卻也都拿他沒辦法。

作為一位全才,驕傲自是少不了的,宋徽宗曾讓米芾評價同時期幾位名仕的書法,他直言:蔡京筆法全無,黃庭堅缺了風骨,蘇軾毫無法度……

宋徽宗又讓他自我評價,米芾志得意滿地說唯有他的書法才是真的體勢駿邁、揮灑自如,這真是自戀狂啊!

米芾“異端”的行為總是言不盡的,天性解放的他將整個人生活成了大多人眼中的鬧劇,世人笑他太瘋癲,他也笑世人看不穿。

古時少有人能活得如米芾那般隨性,而古代文學史更像一部仁人志士的貶謫史。

而鶴立雞群的米芾顯得有為難得,他能盡情放浪是得益于太多數人的包容。鉤心斗角的故事太多,而他則是單純地唯“以物喜”,原本復雜的人世在他那里都是極致簡潔。

好似不是人間人,卻又最解人間事。米芾篤愛山川河流,晚年他在路過鎮江時為那里的山水之勝所迷醉。

擇一城而終老,由此,鎮江成為米芾安度晚年的地方。《望海樓》一詩,就是米芾定居鎮江后,登臨望海樓之后寫下的。

《望 海 樓》
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宋?米芾

賞析

《望海樓》是北宋詩人米芾所作的一首寫景為主的七律,詩人選擇不同的視角,遠望,俯瞰,仰視,繪制成富有多種特色的畫面,充分體現了米芾寫詩也能發揮他畫家之所長。

詩中一些夸張的寫景手法把那些難以描述的抽象之意具體化了:寫詩情是江聲流入筆底,寫酒興是帆影落于樽前。全詩情景交融,言簡意深。

此詩詩題“望梅樓”卻不先寫樓,而從樓所踞的城池寫起。

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首聯的意思是高聳入云的鐵甕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縹緲高樓似與天相連。

云間鐵甕:謂鐵甕城高入云間。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之狀。

飛樓:形容樓高凌空的樣子。

首聯二句是詩人自遠方對望海樓的仰視,堅如鐵甕的城池是樓的根基,無垠的天宇是樓的背景,描寫望海樓的高峻奇偉。

鎮江古有“鐵甕城”之稱,起句米芾使用了這個古稱,又寫這“鐵甕”矗立“云間”,鄰近青天。

舊傳望海樓是鎮江城中最高處,對城池如此稱謂、如此描繪,是為了望海樓鋪設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環境。

于是第二句開始寫樓。“樓”而能“飛”,是形容樓高如同凌空架構,又是形容樓檐上翹,樓體大有飛騰之勢。

一個“飛”字,既是實際描寫,又有夸張意味,“縹緲”寫出了云煙繚繞中的飛樓與天相連,殆如仙境。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頷聯的意思是三峽的江聲似乎流入我筆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三峽:指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頷聯兩句是寫詩人登樓俯瞰的情景。

望海樓面臨大江,晝夜奔流著的濤聲傳人耳際,觸發了揮筆作詩的雅興,但詩人卻說是江聲流到了筆底。

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簾,又引動了舉樽飲酒的豪情,但詩人卻說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謂妙趣橫生。

這本是詩人登臨后的親見親聞親感,但在兩句之首分別冠以“山峽”“六朝”二字,景與情就一下子脫開了眼前的實境,空間、時間大大擴展。

詩人馳騁想象,讓江聲帶著三峽的雄巍,讓帆影映著六朝的繁盛,這兩句以詩人的見聞感受突出望海樓高大久遠。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頸聯的意思是幾番嗚咽的畫角催落著紅日,遠處幽靜的滄洲裊起了白煙。

畫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樂器,聲音哀厲高亢,多在軍中使用,因外加彩繪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

滄州:水邊綠洲。

白煙:指水氣蒙蒙,遠望有如白煙。

幾番:幾聲。

頸聯就在詩人盡情觀賞、逸興遄飛之際,黃昏來臨,遠處傳來陣陣畫角聲,像在催促紅日西沉。

日落了,平靜的江邊升騰起白色的霧氣。

可能是那嗚嗚的畫角聲把詩人從三峽與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現實,但這一聯寫景卻是自樓內向外遠望,視線隨著地平線延伸。

在這里,紅日、白煙形成色彩的對比,日落、煙起形成趨向的對比,紅日落處、白煙起處形成遠近的對比,而它們又落合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尾聯的意思是忽憶起賞心美景究竟在何處?往事如煙那春風秋月已茫然。

賞心:心意歡樂。

是:《宋詩紀事補遺》《湖北詩征傳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記作”在“。

茫然:模糊不清,渺茫。

尾聯以“忽憶”二字領起,詩歌的情調急劇變換,詩人卻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歡樂之處。

和煦的春風、皎潔的秋月一向被認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詩人卻對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傷感的情緒。

他是一位不肯與世俯仰的畫家、詩人,仕途不順利,被世人稱為“米顛”,他蓄積于胸中的壘塊總要在作品中一吐為快,此其一。

具體到此詩來說,六代雖在此競逐繁華,但它們還是隨著三峽江聲而流逝了,無限好的夕陽在畫角聲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詩人心緒變得黯然,此其二。

結尾一聯雖顯得有些傷感,但從中卻可窺見正直的詩人畫家內心所隱藏的難以言述的苦悶。

這首詩頷、頸二聯的對偶句,不僅按律詩要求平仄相對,句法相當,而且作到了劉勰所謂“自然成對”,絕不刻意求工,“反對為優”,讓事物互相映襯。

頷聯兩句一寫聲、一寫形、一寫地域上的自東向西、一寫歷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卻又分別化作自己的詩情和酒興,情景交織,全詩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備注:1. 圖片來自網絡,侵之必刪。
? ? ? ? ? 2. 部分詩詞釋義及賞析資料選自《古詩文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望海樓》是宋代米芾所作的一首寫景為主的七律,詩人選擇不同的視角——遠望,俯瞰,仰視,繪制成富有多種特色的畫面。 ...
    安吉拉的坐井觀天閱讀 402評論 7 21
  • 讀米芾《望海樓》,原以為,這位宋代“四大天王”書畫家的米芾先生寫詩,也如《蜀素帖》中的詩一樣運用“白描”手法呢,其...
    散書齋閱讀 608評論 3 5
  • 天涯讀詩精選(加簡評) 讀詩時把覺得不錯的收錄起來,順帶簡單說說感悟,小徒無夢整理成卷 *釣臺題壁 郁達夫 不是樽...
    詩者如斯夫閱讀 1,632評論 0 1
  •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①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注釋 ①米芾(105...
    古詩新讀閱讀 214評論 0 0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
    漢唐雄風閱讀 6,041評論 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