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你,為什么不敢談夢想?
微信公眾號:青春微年輪
曾經,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不敢明目張膽的談夢想,不敢和別人說起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不敢說自己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在努力成長和蛻變。
那是在我意識到自己的無能,意識到他人的強大時,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刺痛了我內心深處的自尊。由此引發的自卑感卻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自卑,我選擇了默默地努力,積極進取,比如:練字、畫畫、看書、寫作、跑步等等。
因為自卑,我選擇了不斷地學習,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比如:英語口語、爵士、瑜伽、思維訓練、演講、日語等等。
此時的我才逐漸明白,德國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凡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自卑沒能將我毀滅,于是將我推向了自我成長之路。
因為作為免費定向師范生的緣故,20歲的我就即將畢業,回到家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可是,在這么美好的年紀,在這樣就該出去闖蕩和拼搏的年紀,就回到家鄉,和父母一起生活,過著朝九晚五的安穩生活。似乎,總讓我有些不甘心。
我學習了許多的知識,這是在嘗試和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并非所學皆有用。但是,總比什么都不做的人生強得多吧。當我年老之時,至少不會后悔曾經都沒有未自己的夢想努力過。
因為學日語的緣故,我決心計劃著要去日本留學。之前,一直不敢和父母說起這件事,偶然的一個契機,讓我向父母攤牌。
母親最初激烈的反對讓我始料未及,最終的妥協又讓我感動萬分。
母親害怕我和哥哥都離家在外,就只剩她和父親兩個孤寡老人無人照料,她更害怕的是,我們從此天南海北,在離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安家落戶,失去聯系。
我希望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能出去見識這個世界,而母親則害怕我在見識了大城市的世界之后再也不愿意回到這個小縣城,那么我對于母親而言就是白白養育一番,翅膀硬了,飛走了就回不來了。
可見子女對于父母而言,幾乎是生命的全部。對此,我希望自己將來即便成家立業之后有了孩子,也絕不能以子女為生命的全部重心,還應該始終得保持自己的個人生活和興趣愛好。
現今所做的許多努力,目前看來也許是無用之事。但是,在將來,也許就會成為一根救命的稻草,在遭遇職場危機、情感危機、中年危機等等危機的時候,也許就能助我一臂之力。
我之所以想要留學日本,有這樣一些原因:
1、看過一篇被刷爆的微信文章,寫的是“20歲左右,住的地方有多重要”,我希望異國留學的生活和人生經歷能夠為將來的自己做好鋪墊和準備。
2、正在學習日語,對于語言的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這個原生態的語言環境當中去。
3、有出國的夢想,拓展自己的見識和格局
4、有寫作的夢想,異國求學之路,定能為自己的寫作增添不少好的素材。為將來出書做準備。
而我與母親最終達成的協議是:
父母可為我資助5萬元以內留學費用
我自己必須通過語言等級考試,獲得日本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我必須解決免費師范生簽約合同的事情,能夠找到代課老師為我履行合同(重難點問題)
留學歸來必須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十幾萬的違約費賠不起,終究會回來的)
二十四歲之前不許結婚(關于這一點,我絕對能做到啦。畢竟,在未來至少4-6年的時間里,我都要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啦。)
然而未來的職業和人生發展的選擇并非那樣容易和簡單。還不到20歲的我,在道路選擇上,就已經受困于太多太多不可控因素了。這讓我更加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夢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脆弱和恐懼。
面臨職業選擇的核心問題因素為以下幾點:
1、自我內心的脆弱和恐懼
2、父母希望子女能夠陪伴在其身旁的期待
3、曾經簽訂過的合約
4、目標、方向不夠明確
我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獨自去突破和解決這些問題,我沒有辦法破釜沉舟,為一腔熱血的夢想走上不歸路。
最最重要的是,我仍舊還處于自我探索的階段,目前的我并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甚至于還無法確定自己哪方面的興趣愛好能將其變成能夠吃飯的技能。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問自己。
“我想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我想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可以讀書、寫作。”我這樣想。
夢想要有,詩和遠方也要有,那衣食住行怎么辦。在學校背過馬哲和毛概的同學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錢,談何夢想?
20歲的你,為什么不敢談夢想?
因為沒錢、沒能力?
20歲的我,不是不敢談夢想,而是在為自己選擇一個最佳路線。
我不敢吹捧夢想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對我個人而言,夢想必須有,否則和咸魚有什么區別呢?但是對于夢想,我認為要靠自己始終如一的信念,靠自己腳踏實地有計劃、有步驟的去實現。
就算現在沒錢、沒能力,也要有談夢想的底氣。底氣就是通過制定和完成詳細目標,從而最終達成夢想。
莫欺少年窮,夢想最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