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想必有很多人都要出去走走了。在旅游景點中,大家是否發現有很多動物的雕像,似曾相識,但又叫不出名字。好尷尬,有木有?真心佩服我們的老祖宗,他們憑借自己的想象和認知,給我們DIY了各種神奇的動物。有的還經常撞臉,傻傻的分不清啊!
不過漲爺可是做足了功課。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問我:爸爸,這個是什么?那個叫什么?漲爺都能對答如流,看著孩子崇拜的眼神,感覺裝逼真的好爽啊!
俗話說:獨裝逼不如眾裝逼,所以漲爺決定要和大家一起裝逼一起飛!
好多次,漲爺都聽到有人在喊:快看那只烏龜,馱著一塊碑!
據說赑屃(又稱霸下)是龍王的第六個兒子。身為六阿哥,赑屃非常的傲嬌,經常興風作浪。后來它被大禹制服,還幫助大禹治水,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表彰赑屃的功勞,人們經常把它雕刻成像。因為赑屃非常喜歡馱重物,所以我們看到赑屃身上總是馱著一塊石碑。
再來看這個神奇的動物:
你以為它是一條魚嗎?錯!這種神獸叫鴟吻。
據說鴟吻也是龍的其中一個兒子(老九),它經常出沒在大海當中,能夠噴水吸火,非常的牛逼。《青箱雜記》記載:“海為魚,虬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由于它能降水防火,古人常常把它放在屋頂之上,祈求能夠避免火災。
但是這么萌的神獸只放在屋脊上似乎太可惜了,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都把它移到了地面上,主要用來賣萌!
再來看看紫禁城保和殿上的這個神獸:
這個長得像龍又像獸的神獸叫嘲風。
嘲風是龍生的第三子,身上長著一對翅膀,按耐不住寂寞的它最喜歡尋求刺激(好險)、八卦各種事情(好望),所以古人常常把它放到宮殿的屋頂上,希望能夠看得更遠。在中國傳統民俗中,嘲風還有威懾妖魔、辟邪安宅的作用,專門用來化解風水中的反光煞。
或者
在很多寺廟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鐘鼓。不知道細心的你們是否發現這些鐘鼓上原來也趴著一個神獸。
這個長得像龍一樣的神獸叫蒲牢。
蒲牢(老四)絕對是神獸界的歌王,喜歡動不動就出來吼幾嗓子(性好鳴)。因此古人就把它的頭像作成大鐘的鐘紐,希望借助它的洪荒之力,把聲音傳的更遠。
而在屋內,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位老兄的存在。哇塞,還留個小辮,那么帥氣!
這個神獸叫狻猊(音酸泥),老五
狻猊應該屬于神獸界的乖寶寶,特別喜歡安靜,又喜歡煙火,所以佛祖很喜歡它,還收它當了坐騎。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經常出現它的身影。
選說這五個,再說怕乃們吸收不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