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支教第14周:去塔爾寺拖地

時間嘩啦啦地向這幾天山上的雨水一樣沖刷者我們的靈魂,今天已經是第14周的最后一天了。

去塔爾寺是意外,也算意料之中的事情。

爹很早就推薦了青海湖和塔爾寺這些著名景點給我,可是俺在山上日復一日懶洋洋地看書,敲擊鍵盤,偶爾進村走走就知足了,對于是否去塔爾寺隨緣吧。

下雨天我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出門,卻去了塔爾寺也不能不說是意外吧。

我們以為下雨天,游客會少一點兒呢,幾經輾轉來到塔爾寺腳下,舉著雨傘卻看見了全國各地自駕游車輛堵車排隊呢,看來我們“錯了”,國人的旅游熱情與下雨何干?

進入塔爾寺的人分為兩種:游客和信徒。

我們兩種都不算,或者我們勉強算游客吧。

我沒有攻略分享,也不會把所有“景點”介紹一遍,老廖會向大家介紹“塔爾寺三絕”,以及我們兩位支教老師在塔爾寺和藏文化的獨特經歷,以及一堆老廖個人的疑問。

我很抱歉,我不得不承認我對西藏沒有太多向往,老廖你為何如此不入流,竟然可以不向往西藏,“在路上”這個圈子怎么能容忍有不想去西藏的人呢,如果沒有去過也需要表明自己是一直向往的啊,這樣才能融入集體嘛,哈。

政治正確,很重要!

說回塔爾寺吧。

塔爾寺藝術三絕——

塔爾寺壁畫——使用礦物寶石做顏料,色彩鮮艷,經久不衰,畫面情結屬于黃教內容。

塔爾寺堆秀——分為刺繡和剪堆,塔爾寺獨創藝術。

塔爾寺酥油花——使用酥油制作的雕塑,每年只有一兩個月的寒冬適合制作,原來整個塑像作品最多保存一到兩個月,現在有了溫控設備,仍然會每年重新制作,但可以讓游客看到去年的作品了,最長可以保存兩年。

簡單記憶塔爾寺三絕的方法:壁畫是用顏料作畫,堆秀是用布創作,酥油花是用酥油創作。(從導游哪里蹭聽的內容之一,哈)

酥油用途多:

酥油是使用牦牛奶提煉而來,很精貴。

食用:和糌粑一起吃,藏民早餐。

祭祀:酥油燈(熟酥油,不能吃)。

藝術:塔爾寺酥油花制作。

藥用:調理腸胃,看來適合老廖,哈。

現在來說說我們進入塔爾寺磕長頭,拖地,吃肉的獨特經歷吧。

同一個景點,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經歷。

我無法推薦你按照我們的方式去體驗,更不希望你一定要去某個景點做特定的事情,每個人應該有屬于自己的獨有經歷。

磕長頭

下雨天,有些冷,我們兩個漢族女孩磕長頭,磕了多少個,也沒有數數,更沒有藏傳佛教的信仰。

左邊是一對藏民老夫妻,他們磕長頭,帶有自己的裝備,而且我注意到他們食指上還有一個電子計數器,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要每天磕100個長頭。好在信徒進來不需要門票(80元)。

右邊一溜煙兒的是喇嘛,看起來都身體強壯。

磕長頭不僅需要信仰支撐,還需要體力支撐,這個運動真的可以加入健身圈子里的一個打卡項目,因為磕長頭真的費體力呢。

我學會了就開始不斷練習,雙手合十,額頭,口,心前短暫停頓,然后用全身磕長頭,五體投地。

我磕長頭的時候在想什么?冷。我需要自己運動產生熱量,讓自己不要在這個雨天再次病倒,這個太重要了,是不是非常不虔誠呢?

那么是不是想著磕個100個長頭就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祈福,就算虔誠呢?

磕長頭的結果是什么?

必須五體投地,額頭要磕到地上,可是我發現我的眼鏡先著地了,哈。真不好意思啊,四眼貓的囧,只有戴眼鏡的人可以get.

昨天磕完長頭到今天,一直腿疼,像做了蛙跳一樣,磕長頭真的沒有那么簡單。

Plus,我幾乎遵守了“不準拍照”的提示牌內容,進入塔爾寺的所有殿堂就幾乎沒有拍照,所以本文使用圖片大部分都是網絡搜索出來的圖片。

拖地與吃肉

走著走著就到了11點多了,還有三個大景點沒有看完,塔爾寺里有五星級廁所,但是沒有齋堂,到了飯點兒沒有飯吃對于一個低血糖患者來說太恐怖了,本來帶了芝麻香蕉進來,吃完了,最后兩個送給了外地來磕長頭的喇嘛。

我們自己議論肚子餓的話被擦身而過的一位喇嘛聽見了,他也往殿堂方向走去,他說“我給你們找點吃的吧。”

天啊!他真的從文殊菩薩那里取出了兩個梨子,親切地遞給我們,我們倆一邊啃著供給菩薩的梨子,一邊參觀金碧輝煌的大殿,轉了一圈,這位慈眉善目的喇嘛又塞給了我四個水果,說“還餓嗎?一人兩個”。

我們都不好意思了,但是必須吃下去補充能量。

我們接著把剩下的兩個殿堂也逛完了,舍不得走,又折回來找師傅,S師傅人好,看見我們就說“還餓嗎?那邊還有饃饃和水。”

“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忙的嗎?”我們終于表達了真實意圖。

“拖地,地上有水,游客容易滑倒。”我們倆終于有機會報恩了,屁顛屁顛地超級開心地在大堂里開始來回拖地,從來沒有這么開心地拖地,搶著拖地。

“你們愿意的話,可以去做酥油燈,就在那里(進殿前,側面的房間,沒有游客可以進去)”

那里有師傅們已經在忙碌著呢,我們去僅僅是做小工,打雜,開心地把燈芯插進酥油燈座里。

就這樣,我們又獲得了和喇嘛師傅們一起工作的機會。

S師傅很忙,游客絡繹不絕,游客和信徒不斷提問和敬獻哈達或者酥油燈。

S忙里偷閑來了工作房間,說“這里有肉,你們怎么不吃呢。”他順手取出兩雙筷子,給我們放好,他一走,我們就開動了——

這肉也太好吃了,現在想起來都咽口水啊,這是我進青海吃到的最美味的肉了,不辣,哈。于是我們真的毫不客氣地吃光了,太不好意思了!

喇嘛可以吃肉嗎?

可以。

老廖的一堆疑惑:

喇嘛都靠什么生活?

外地的喇嘛每年來這里待一個月,住在外面的旅社,吃住行都需要花費啊。

有的喇嘛是開車來的呢?

有的女喇嘛使用最新的蘋果手機,據說蘋果操作系統對藏文輸入法的支持遠遠好于安卓系統,但我看見的藏族學生家長也沒有人人都用蘋果手機啊。

喇嘛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工作到晚上7點半,如果每天上早晚課,可以拿到生活補助每天10元,午飯和晚飯自己解決,一年有大課的時間只有7個月。

800多僧人的大集體,吃飯問題最近幾年好些,是因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門票和香火收入高了,但是喇嘛本身并沒有提高多少生活水平。

清貧,偶爾餓肚子就是高尚嗎?

吃飯問題不是最根本的問題嗎?

游客來了,走了;

信徒來了,走了;

信仰這個東西虛無縹緲;

你有,或者沒有;

都可以生活。

S師傅說:佛不會餓肚子,也不需要錢和水果,現在的人眼里只有錢。

人們看中錢,對嗎?

不對嗎?

如果大家不是因為有了閑錢,怎么會生出旅游的念頭,怎么會供奉更多的香火和酥油燈。

有的喇嘛親情淡漠了,有的喇嘛每天回家。

重視親情,淡漠親情,有對錯嗎?

就像我對藏傳佛教知之甚少一樣,我對這個世界更是無知。

看完了塔爾寺,聽完了那么多導游的講解,沒有記住多少內容。

記住的只有:

S師傅真的對我們很好,

從“沒有齋飯,只有開水”

到“給你們吃這個(水果)吧”,

再到“那個房子里有饃饃”,

最后到“有肉,你們吃吧。”

人與人的交往,說到底還是將心比心。

游客如織,我們能獲得與S師傅的緣分,是他的善行,善意,不緊不慢地優雅談吐讓我們愿意為這里做更多事情作為報答。


你對西藏向往嗎?

你對藏傳佛教有疑問嗎?

你對喇嘛有好奇嗎?

留下你的想法,我們一起交流。

不懂地我找S師傅回答,哈哈。

我還有疑問:

如果有更好的任務管理,時間管理,S師傅會少一些疲憊嗎?

如果有更好的財務管理和分配制度,普通僧人的基本生活會得到改善嗎?

高級僧人會被送去佛學院甚至北京學習,那么中高級僧人是否需要學習企業管理呢,把寺廟都經營地更好,不一定非要用算命和開光的物品銷售?

星云大師的管理智慧是否可以被引入和推廣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