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不可否認的,時間越來越快,快到我一年一年悄然而過,而我全然不知。就好像去年的高考的驚心動魄還在我眼前,就好像高二分文理科的思慮還在我眼前,再一回想,中考的記憶也如潮水一般襲來。一樁樁,一件件,我的人生從懵懂無知的少年就這么鋪展在了青春面前。
回首過去發生的事情,很多很多,多到讓我不知從何說起?,F在想起,好像最讓我后悔,也最讓我深刻的就是我好像從來都沒有真正選擇過一條我自己喜歡的路。
我的經歷不多,可是后悔的事卻很多。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一定會選擇我所鐘愛的那一條路。
我的外公是一個語文老師,學識淵博,說一不二。從小我在他的教導下讀書習字,靈魂也被打上了積極上進,刻苦奮斗的烙印。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好像從來就不是一個好學生,練書法總是半吊子,得獎也是驚心動魄。坐在書桌前總是坐不住,讀書讀的一知半解,寫作也經常開小差。我的童年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都是強迫,都是被逼著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那時一直認為我可能就是不喜歡舞文弄墨,不喜歡咬文嚼字。
時間隨風而去,久到等我長大,我才真正明白,沒有努不努力,只有喜不喜歡。
我在外公的教導下讀書,讀的全都是清一色的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古文英語。幾十本千頁厚的A4《中國之最》,《世界之最》,《中華上下五千年》,我愣是在外公的威力下讀完??粗谐删透?,可是讀這些書的過程中,我沒感覺到快樂,也沒體會到書里有趣的內容。引人入勝,趣味恒生這些辭藻好像在我身上并不實用,我一直羨慕那些讀書讀到廢寢忘食的人,為什么我就不行。
不僅讀書,練書法時候我也是這樣,練幾個字我就想喝口水,上個廁所,一直在上課過程中偷偷看表,就期盼著下課。其實我很羨慕那些每天坐在書房的桌子上揮毫一番的人,好像我怎么練也就是那一手稚嫩的書法作品。我天性好動,外公說就是要磨練我的性子,讓我坐下來,靜下來。獲得知識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我童年時候一直感受不到知識改變命運的意義,反而類似馬云這樣的例子倒是讀了不少,我甚至覺得像外公這樣老一代的老師,已經沒辦法把握時代命脈了。
幼時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我讀書總是坐不住,寫字總是半吊子,長大我明白了,當你真正熱愛一件事的時候,這些苦惱都不是事,選擇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遠比努力到拼命的程度更重要。
長大以后,我可以徹夜去讀一本連載的《貓武士》這樣的小說;喜歡《漂亮的李慧珍》里那種給成人寫的童話故事;喜歡讀很多優秀人物的人生故事;喜歡歷史上的奇聞異事,喜歡政治經濟的時事要聞……我喜歡很多很多,我可以徹夜不睡去看,也想放下課業去看,就仿佛這些事情真正進入到了我的世界。我突然就明白,原來曾經我的苦惱,都是因為我那時并不主動去喜歡。
因為不喜歡,可是又因為被強迫,我在從初中開始就被外公灌輸,以后一定要學理科,科學技術好就業,賺錢多。天知道,我是一個多不喜歡數字的人,我數學總是不斷犯錯,物理一直一知半解,對化學也沒什么興趣,唯獨生物,我還能考一個高分。我一直在學自己并不喜歡的內容,課業和我的生活完美撕裂。可能潛意識里我就覺得反正將來也會學理科,所以在初中我就越來越松懈,上了一個不盡如人意的高中,最后在理科的泥潭里爬到了一個不盡如人意的二本大學。別人的高三都是刻骨銘心,可我的高三,回想起來卻說不出什么,因為我很多的時間都是面對著數學理綜試卷發呆。像那樣拼了命一般的努力的記憶,我的是空白。我不喜歡的不擅長的,讓我感受到了無盡的挫敗感,也失去了學習的欲望。
外公教會了我讀史,讀文,讀語言,卻沒培養我對數字和實驗的感覺,依然卻還是逼著我學了自己并不擅長的內容。我的文科成績那時一直很好,假如那時,我學了文科,也許我的情況和現在截然相反。我也會有一個刻骨銘心的高三奮斗經歷,也就會去到一個中國名校的中文系里讀書,找尋我的夢想和遠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進入了建筑工程專業,依然還是學著自己不喜歡的數學物理。
是,我現在明白了,不晚,我會在考研時選擇我喜歡的領域,也會選擇一份我自己擅長的事業,可是,過去的和未來的這兩年,我還要為我這樣的選擇買單。
所以,如果可以,請你選擇一個自己擅長或是喜歡的學業,事業和生活。別讓未來的自己回想曾經,充斥滿心滿腦的是郁郁不得志,惶惶不可終。
別讓外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人一生要學會修心,心若快樂,自己就能成一個世界。更何況,誰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就沒有好的形勢,我所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那些追隨了自己的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