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種植”說起

最近,學校將后院的閑置土地資源進行了規整,開辟出了可供學生種植、觀察、實驗的田園。連續數周,老師,學生和家長群策群力,翻土,澆水,施肥,終于等到了種植這一天。

為了讓種植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學校邀請農業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對田園種植內容,布局進行了整體規劃,還在種植這天請他們進行指導。

到校參與種植的家長很多,他們大都有過種植農作物的經驗。面對又要打壟又要覆膜這些復雜的工序,大家提出了異議。有說直接種的,有說不需要這么復雜的,還有提出自己的意見的。每個人都依據著自己曾有的經驗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最終,大家還是依照原有的安排,先一畦畦地打出固定間隔的壟,在壟間進行薄膜的覆蓋,然后挖坑填水種植。這些種植的工序的確是復雜的。那為何還要采取這樣的方法。

以前的種植依賴的更多是對天時和地利的判斷,是經年累月的經驗。選好土地,進行施肥,種子、苗子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種植,灌溉,然后靠的就是自然了。該來的雨來了,莊稼就能長得好,這叫靠天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