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鼻炎的高發多發時段,鼻炎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不良影響,那么該如何治療鼻炎呢?下面就由參漮苓鼻炎專家來介紹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來治療鼻炎。
1、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參漮苓通氣鼻噴專家發現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2、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經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參漮苓通氣鼻噴專家提示主治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3、迎香穴
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參漮苓通氣鼻噴專家提示適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癥。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4、印堂穴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主治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參漮苓通氣鼻噴專家提示適用于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癥。按壓有酸脹感。
5、風池穴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并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參漮苓通氣鼻噴專家提示風池穴位于人體的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6、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可以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因此治療鼻炎的穴位按摩療法就是這幾種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掌握一些,以備不時之需,能夠及早治好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