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媽寫作修煉營——Day 3】2017.9.6 可樂媽
一歲到兩歲半之間可以說是過得最煎熬的,當然也是因為我處于非常焦慮的狀態。那時候孩子還不會說,動作也開始多,隨處抓、捏、撕、按、壓、扭、插、扔……在家感覺就像一個小惡魔。奶奶(老公的媽媽)喜歡整潔,更喜歡從小培養“淡定”孩子,所以我一切對孩子的“允許”都被看作是不可理喻,我也抵抗到底!可能無法很有趣幽默地把故事寫出來,但也很值得細細回味當時孩子和自己的狀態。
【抓】話說當時我是科學育兒的狂熱分子,在書上在文章里看到熱推早點讓孩子自己吃飯,因此“手抓飯”開始!記得第一次用手抓飯可樂挺投入的,不是抓進嘴里是抓在手上反復抓,反復在餐桌上擺弄,糊得滿臉滿嘴滿身都是,可認真了。旁邊的奶奶一直在循環播放“有毛病,這樣搞”(記住是循環播放,哈)。當時我頂著壓力去實踐,其實挺累的,我的內心只為跟風而這樣做,并不是出于愛和樂于體驗。也會暗暗地想“兒子趕緊玩啊,抓完就可以逃離那可惡的復讀機”。由于不是特別放得開,每每這些嘗試抓飯菜都是蜻蜓點水般地趕任務。到現在,可樂最喜歡的就是用手直接抓飯菜吃。他可以切換模式,在幼兒園用勺子,離開了學校凡是吃都只用手抓。隨著不斷學習成長,我對此也比較放松,感覺手抓飯他吃得更香。就先這樣吧,讓他自己去決定何時用餐具。
【捏香蕉】捏在一到兩歲感覺不強烈,也許是我當時自身散發出來的強悍壓制了可樂。現在還比較多去捏,可能重新回來再體驗一次。捏香蕉,最近一次,但很快被奶奶發現。我看到的一瞬間可樂比較投入去捏,當時也許探索的小火苗正燃起。可是被我內心的恐懼撲滅了,當時我趕緊拿紙巾去接過香蕉說:“寶貝,你不吃了就給媽媽吃吧”(背后的話是:不要再玩了,待會又被奶奶嘮叨,討厭死了。)。看來,我還是壓抑了孩子比較多的探索機會,即使我以為我足夠放開。其實我還可以允許孩子捏,轉移地方不讓奶奶看到難受就好。
【戳洞】這個挺經典的,我還編了一個《墻壁掉皮了》的故事。我家有一堵墻掉了灰,坑坑洼洼的兒子很感興趣。一不留神就跑到那個位置一直摳一直摳,那個洞越摳越大。也會拿小車戳,越戳灰就像小瀑布一樣嘩啦嘩啦落下。也許這堵墻可以給到孩子很多想法,會去思考為什么有這個現在。但是當時的我也是出于恐懼,怕被家人說,怕家里人覺得我學習育兒有個屁用。覺察自己的內心是一個,但家里人的感受也得尊重,于是我編了一個故事關于墻壁掉灰的。目的還是有的希望兒子可以減少戳洞洞的頻率,也希望故事起作用,當時正迷戀《故事知道怎么辦》這本書。不過究竟當時的做法怎么樣現在我不會去評自己,感覺相信自己是做到當下的最合適,這樣下次也許會有更機靈的變通。
【扔玩具】好吧,也是被我的“引導”稍微壓制了些,所以現在還比較愛扔。一歲多的時候買的一個牌子的玩具小車比較耐扔,兒子也毫不吝嗇地扔。他的表情就是享受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著各種扔,各種落地方式。我呢,道德評判上綱上線啦,不可以扔,會破壞玩具,不珍惜東西。也試過把玩具收起來,讓兒子答應不再扔才拿出來,還用游戲力的語言引導他,按我意思走。當時我真面目是控制,外表卻穿上了游戲力這件外套作為掩飾。現在吧,有些玩具買回來一下子就被“解剖”了,我也沒以前的緊張,但還是有一點點感到可惜。唉,這也是很正常嘛,僅限于是我的感受,不用它去綁架孩子就好。有時候轉念想想小屁孩挺有創新精神,解剖了和其它玩具再組合,這分創意更寶貴些。
【插吸管】記得兩歲多快三歲的時候為這插吸管鬧出的無數別扭,又好笑又好氣。插吸管這愛好剛剛萌芽的時候沒發現,我習慣地拿出鮮奶一插一遞,完事!繼續做下來的工作,趕任務啊!誰知一陣哭鬧,“不是插這里,要插到邊上”。我的天啊,臣妾不知道嘛!好吧,重新插。有時候不是重新插就可以哦,小主說:“已經不行了,已經插了,回不到原來的樣子。”。好吧,臣妾重新拿一瓶給你再插一次吧。小主依然鬧:“不可以,我就要這一支”。看來我得學會變魔法“還原靚靚拳”。插吸管這個算玩得比較充分,可能我的狀態有點改變,現在除了自己插吸管開飲料,還會往吸管里吹氣,咕嚕咕嚕地液體在冒泡泡。我發現有些同齡的孩子不會用吸管吹,這里不是比較,而是發現多放松讓孩子去探索,是可以習得一些技能和創造有趣的玩法。
雖然當時正經歷的時候并沒有現在的輕松狀態,但正是當時焦慮才成就了現在的我。
最后送上今天練習的字給大家。